【兀】字是什么意思、字义及解释
一、高而上平也。《说文解字》:「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读若敻。茂陵有兀桑里。」段注:「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声之字,多取孤高之意。」
二、崖高也。与矹通。明、张自烈《正字通》:「兀,崖高曰矹,古通用兀。」;唐、柳宗元〈晋问〉:「荡突硉兀。」注:「兀,危石也。」
三、秃也。山秃貌。与屼通。明、张自烈《正字通》:「兀,山秃曰屼,古通用兀。」;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
四、断足也。与跀通。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兀,假借为跀。」;《庄子·德充符》:「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释文:「刖足曰兀。」
五、无知貌。《昭明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兀同体于自然。」善注:「兀,无知貌。」
六、兀兀,不动貌。专心致意貌。唐、韩愈〈进学解〉:「常兀兀以穷年。」
七、不安貌。与卼、杌通。明、张自烈《正字通》:「兀,凡不安谓之兀,与卼、杌通。」
八、发声词,曲词中多用之。参阅「兀那」、「兀的」各条。
九、姓也。《集韵》:「兀,亦姓。」;明、张自烈《正字通》:「兀,又姓,后魏改乐安王元览为兀氏。」
十、注音符号声符之一,读如额(苏州音)。舌根声,读时舌根与輭齶贴近,使气流从鼻孔透出。兀母今不用,凡用兀拼音者,均拾兀而用附随之韵。国语罗马字母为NG。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