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是什么意思、字义及解释
一、万物之最灵者。《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尚书·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礼记·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淮南子·精神训》:「精气为人。」;汉、扬雄《太玄·玄文》:「物之所尊曰人。」;汉、王充《论衡·论死》:「气凝为人。」;汉、班固《白虎通·三军》:「人者天之贵物也。」
二、人民。与民通。《尚书·尧典》:「敬授人时。」;《汉书·律历志上》:「《书》曰:『敬授民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民生几何。」;《左传·昭公二十年》:「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左传·昭公七年》:「犹能冯依于民。」注:「民谓匹夫匹妇贱身。」;《国语·周语上》:「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后汉书·张衡传》:「勤恤人隐。」注:「《国语》曰:『勤恤人隐,而除其害也。』。」;《管子·君臣下》:「以人役上。」注:「人,谓百姓。」
三、他人。《论语·雍也》:「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宪问》:「修己以安人。」注:「人,谓朋友九族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四、某人。《韩非子·说林》:「今有人,见君则夹其一目。」;《史记·伍子胥列传》:「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雠,其以甚乎。』。」
五、谓贤人也。《荀子·王制》:「王夺之人。」注:「人谓贤人。」;《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
六、谓道人也。《老子·第二十章》:「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注:「人,谓道人也。」
七、谓人君百里诸侯也。《老子·第五十七》:「人多伎巧。」注:「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唐、韩愈〈送温处士序〉:「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庭。」
八、凡人、小人也。《列子·仲尼》:「人之游也。」注:「人,谓凡人、小人也。」
九、人人。《史记·平准书》:「人给家足。」
十、其人之本质或情性。《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慕蔺相如之为人。」宋、王安石〈祭欧阳公文〉:「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十一、人为也。《庄子·秋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十二、臣也、下属也、徒役也。《周礼·秋官·掌讶》:「使人道之。」注:「人其属胥徒也。」;《仪礼·聘礼记》:「主人使人与客读诸门外。」注:「人,内史也。」;《左传·庄公七年》:「王人子突救卫。」;《左传·昭公七年》:「冯依于人。」;《史记·燕召公世家》:「启人为吏。」注:「人,犹臣也。」
十三、春秋之笔法。
1.众庶也。《公羊传·庄公十七年》:「齐人瀸于遂。」注:「称人者,众辞也。」;《谷梁传·隐公四年》:「其称人立之,何也,得众也。」;《谷梁传·隐公八年》:「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注:「称人,众辞。」
2.将卑师少,称人。《左传·隐公二年》:「莒人入向。」注:「将卑师少,称人。」;《公羊传·隐公五年》:「将卑师少,称人。」注:「郑人伐卫,是也。」
十四、《易经》乾卦、震卦为人。
1.乾为人。《易经·履卦》:「不咥人。」虞注:「乾为人。」;《易经·谦卦·彖》:「人道恶盈而好谦。」虞注:「乾为人。」
2.震为人。《易经·比卦》:「邑人不戒。」虞注:「震为人。」;《易经·同人卦·彖》:「同人于野。」虞注:「震为人。」
十五、相怜也。汉、扬雄《方言·卷十》:「沅澧之原,凡言相怜哀,谓之嘳。九疑湘潭之间,谓之人兮。」
十六、果实之心曰人。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果实之人,在核中,如人在天地之中,故曰人,俗以仁为之。」;《说文解字》段注:「果人之字,自宋元以前,本草方书诗歌记载无不作人字,自明成化重刊本草,尽改为仁字,于理不通。」
十七、与仁通。汉、刘熙《释名·释形体》:「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四》:「人,仁也。」;《礼记·表记》:「仁者,人也。」;《论语·颜渊》:「与人恭而有礼。」皇疏:「人犹仁也。」;《中庸》:「仁者,人也。」
十八、先人也。《中庸》:「善继人之志。」疏:「人谓先人。」
十九、古作□。唐武则天作□。《集韵》:「人,古作□,唐武后作□。」
二十、姓也。明、凌迪知《万姓统谱》:「人,见《姓苑》。」
成语组词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