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靡措】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手足靡措

拼音

shǒu zú mí cuò

怎么读

【手足靡措】的意思和解释

【手足靡措】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手足无措」。见「手足无措」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手足无措」之典源,提供参考。 #《论语.子路》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2>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 典故或见于《礼记.仲尼燕居》。
(2) 错:通「措」,安置。〔参考资料〕 《礼记.仲尼燕居》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手足无措」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尽失其应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脚。」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书证
  • 01.《逸周书.卷九.芮良夫解》:「今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谀为事,不懃德以备难。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