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论】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社會學習論

拼音

shè huì xué xí lùn

怎么读

英语

Social-Learning Theory

【社会学习论】的意思和解释

【社会学习论】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会学习论由极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修正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提出,融合部分认知心理学观点.班杜拉属于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者。(注1)

目录

(一)强化并非构成学习的必要条件

不同于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在操作条件学习理论中强调强化是构成必要条件,班杜拉不再视强化为加强刺激-反映之间连结的必要因素,只将之作为个体对于环境认知的一种讯息,重视个体学习时的自主性。(注2)

(二)学习来自于观察与模仿

社会学习论提出个体的行为在社会情境下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及模仿(modeling)之概念描述。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以旁观者角度观察他人行为即可学习。例如:教育上经常举办的示范教学、观摩教学以及教学演示等措施。模仿是指个体由社会情境中的个人或团体行为作为观察学习之历程。

(三)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

学习者藉由观察学提对他人进行模仿的形式,依据学习当下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成效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直接模仿是一种最简单的模仿方式。人类生活中的基本社会技能,多半是藉由直接模仿来的。例如: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

综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综合模仿是一种复杂的模仿学习方式。学习者经历模仿历程而学得的行为,未必直接得自楷模一个人,而是综合多次所见而形成自己的行为。例如:某幼儿先是观察到电工踩在高蹬上修理电灯,后来又看到母亲踩在高蹬上擦窗户,他就可能综合所见学到踩在高蹬上取下放置书架顶端的故事书。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象徵模仿是指学习者对楷模人物所模仿者,不是他具体的行为,而是其性格或其行为所代表的意义。例如:电影、电视、儿童故事中所描述的偶像型人物,在他们行为背后所隐示的勇敢、智慧、正义等性格。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抽象模仿是指学习者观察学习所学到的是抽象的原则,而非具体行为。例如:算术解题时,学生从教师对例题的讲解中,学到解题原则。

(四)模仿学习非机械式反映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机械式的反应,而班杜拉并不认同,他强调在即便观察同样的情境,依照个别认知判断的中介作用后,个体反映议会有所不同。

(五)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

依据班杜拉的观察,他认为以下四类是儿童较为倾向模仿的对象。

1. 儿童喜欢模仿心目中最重要之人

2. 儿童喜欢模仿与其同性别的人

3. 儿童喜欢模仿曾获得荣誉或出身较高之儿童的行为

4. 同年龄社会阶层相近的儿童相互模仿

(六)观察学习四阶段历程

1. 注意阶段(attentional phase)

只在观察学习时,个体必须注意楷模所表现行为的特徵,并了解该行为所含的意义。否则无从经由模仿而成为自己的行为。

2. 保持阶段(retention phase)

指个体观察到楷模该项行为之后,必须将观察所见转换为象徵性的心像,或表徵性的语言符号,方始可以保留在记忆中。

3. 再生阶段(reproduction phase)

指个体对楷模的行为表现观察后,纳入记忆,其后再就记忆所及,将楷模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4. 动机阶段(motivational phase)

指个体不仅经由观察模仿从楷模身上学到行为,而且愿意在适当的时机将学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社会学习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1.学生自律行为的养成

2.自律行为养成的心理历程

(1)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

(2)自我评价:指个人经由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所订的行为标评判自己的行为。

(3)自我强化:指个人按照自订标准评判过自己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参考书目

注1: 张春兴(1994),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注2: 班杜拉(1977),周晓虹译,社会学习理论。台北市 : 桂冠。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 社会学习论

英文关键字: 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会学习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在辅导方面,社会学习论为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一九六八年所提出,最初称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强调个体所生活的、工作的与游戏的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态度、自我信念以及对世界的看法,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主要观点包括:
      1.个体的行为、认知和其他个人内在因素与环境具有交互决定(reciprocal determination)的连锁关系。
      2.在自然的情境中,个体由观察楷模(model)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以学习新行为。观察学习不一定会有行为表现,但在适当的诱因下,观察者会将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3.从观察学习到行为表现的历程中,行为者的认知历程扮演着主导者的地位,其主要历程有四:注意、保留、动作再生和动机历程。注意和保留的机制负责观察行为的习得,动机和动作再生的机制负责支配习得行为的表现。因此,学习历程需要学习者具备认知处理和做决策的技术。
      4.楷模可以包括父母、教师、邻近的成人、同侪、兄姊和影视名人等。其所提供的刺激种类有真实楷模、符号楷模、语文七述或教学。楷模行为的主要功能在传递刺激给观察者、强化或减弱观察者对表现特定行为的限制、传递新的行为模式给观察者。而楷模与观察者的特质、楷模行为出现的功能性价值,会影响被观察行为是否受到注意之个体认知处理的历程。
      5.引起学习者注意之楷模行为符号,需转换成视觉或语言的符码,透过心像或动作演练的过程,将之储存于记忆中,进行编码保留以保持持久的效应。当适当的诱因出现时,个体便会经由选择并组织相关反应的过程,执行动作再生的历程。
      6.动机历程中的增强经验,具有催化行为表现的功能。增强的种类包括直接增强(direct reinforcement)、替代性增强(vicarious reinforcement)与自我增强(self-reinforcement)之类,这三类增强经验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7.任何领域的精熟技能与能力的发展属复杂技能的学习历程,其行为表现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整系统的发展有密切关联。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确信自己可以执行产生某一特定结果所需行为之感觉,自我调整系统则是个体透过目标设定与自我评监的过程,促使自己在某一领域中达到杰出成就的历程。自我效能与自我调整能力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产生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一九七零年代后期,社会学习论扩大探讨个体的自我调节(self-regulatory)历程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主要论点如下:
      1.人类的学习包含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前者指学习者直接经验到后果的学习方式,是传统行为主义的说法。但是人类的学习也包括了经由观察到受增强的行为后,而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例如因见人偷窃而受惩罚,以致自己不敢偷窃。
      2.个人复杂行为的学习受行为(B)、环境(E)和影响知觉与行动的内在事件(P)三者之间的连锁关系所决定。
      3.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由于个人能用符号来思考并提出情境中的问题,因此能够预先知道自己行动的后果,并且依照后果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
      4.强调观察学习: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有很多机会观察楷模的行为及行为带来的后果,并由此学到复杂的技能和能力。因此观察、模仿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班杜拉的分析,模仿学习包含以下四个步骤:(1)注意楷模:包括直接观察楷模的行为,或是由影片、电视、报章杂志中的间接观察,学习者要能注意并正确知觉到新行为,否则便无法学习;
       (2)收录观察到的行为,并保留在记忆中:将所观察到的行为转换成视觉或语文码,并储存在记忆中,以便楷模不在场时,仍能提取。演练或将某事件编为多种相关的码,都有助于记忆的技巧;
       (3)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
       (4)动机促成整个学习历程:直接增强、替代性增强及自我增强可作为促成学习的动机。直接增强是传统行为主义所强调的,后两种增强则是社会学习所强调。此外,学习者对某行为是否会获得增强的预期,也会促使他表现该行为。
      5.复杂能力和技能的学习,不只依赖观察学习的历程,还需要个人的自我效能感(确信自己可以达到某一特别结果)及自我调节系统(个人除由外在评价来增强行为后果外,也能作自我评价)。

--作者:周丽玉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