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理论】的意思和解释
【课程理论】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课程理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问题。
现代影响较大的课程理论主要有三大类:
- 知识中心理论课程理论:强调以学术为中心。
在课程发展的历史中,该理论堪称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从早期斯宾塞的实质主义课程理论、赫尔巴特的主知主义课程理论,到20世纪上中叶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基本上都是立足学科知识本位来阐释课程,推动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
-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20世纪,美国教育经历了进步主义以及与之相对立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结构主义等诸多改革,然而这种“钟摆式”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教育的弊病。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又迅速堕入“冰川时代”。面对着新的幻灭,许多人在万般无奈之中产生了深深的“怀旧”情愫,社会呼吁“复归人性”的声浪日益高涨。正是在这种日趋浓重的“无奈”与“怀旧”社会氛围之中,人本主义教育应运而生,成为人们新的寄托。
-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社会重建将「社会」视为课程的重要实体,学生必须学习社会中的各种面向与问题,如此才有能力去克服阻碍,并创造一个具有正义和公理的理想人类社会。然而传统课本中的社会学、政治学并不是他们课程学习的内容,他们要学生走入社区,亲身去观察访谈,找出实际问题所在,并建构出一套得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假设
模板:Edu-stuben:Curriculum theory
【课程理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课程理论是一组教育概念,针对课程现象提供了有系统的及阐释性的观点。由于课程学者对课程的定义意见分歧,而且课程与教育理论相似,理论基础大都借助于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因此,有些人甚至怀疑其存在。鲍川普(G.A. Beauchamp)认为课程理论是一门尚属年轻的研究领域,他相信一九四七年于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举办的课程研究研讨会,可视为是课程理论研究的滥殇,然而那是以科学化运动为立场来论。如果以所有严谨而哲学的讨论,如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也视为课程理论的话,则课程理论的范围将涵盖从古到今许多的教育理论。这表示如何厘清何谓课程理论,还尚待课程学者努力。
课程理论的分类,各家不同,如麦克尼尔(J.D. McNeil)分为软性的和硬性的;软性是指用人文学科、历史、宗教、哲学、文学批判等软性领域的观点,研究课程现象,而硬性的是指采用理性途径及实证资料,准确描述目前的目标以及对于未来的发展。其他如派纳(W.E. Pinar)将所有的课程理论家分成传统论者、概念实证论者与再概念论者三种;艾斯纳(E. Eisner)与范兰丝(G. Vallance)提出五种概念或取向:「认知-历程」的观点、「课程即技术」的取向、「自我实现」的观点、「社会重建-关联」的取向与「学术理性观」。又如国内学者王文科将课程理论探究的领域分为「结构取向理论」、「价值取向理论」、「内容取向理论」及「历程取向理论」。由上可知,课程理论的分类,由于各课程学者的观点不同,而有所不同,唯其均与了解教与学的性质、助长教学历程的条件,以及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教学信念等有关。
课程理论和一般的理论一样,有最基本的三大功能,即描述、解释与预测。王文科则认为尚有两大功能,一为批判的功能,课程理论研究能提供教育工作者批判社会及其学校的观点,另一为指引实际的功能,课程理论虽描述及解释现象,唯其主要意图是指引实际教育工作者,进行比较合理的决定。因此,藉着课程理论,吾人可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批判及指引课程的现象。
--作者:徐超圣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