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腺体夏娃】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粒腺體夏娃

拼音

lì xiàn tǐ xià wá

怎么读

【粒腺体夏娃】的意思和解释

【粒腺体夏娃】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科学家分析世界各地人群的粒线体DNA后,所计算出现存人类可能的共同母系祖先,称为粒线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

原理

粒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重要胞器,可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以提供生理反应所需的能量。科学家发现动物进行受精作用时,受精卵内的粒腺体皆由卵细胞提供,而精子的粒腺体并未贡献给子代。也就是说,动物的粒腺体皆由其母亲提供,为母系遗传。另一方面,粒腺体DNA的突变率较细胞核中的DNA快,且遗传过程不会与其他DNA进行序列交换与重新组合,这些特质使得粒腺体DNA有如稳定的计时器,当两个族群的粒腺体DNA差异程度越大,代表两者各自累积的突变越不相同,可推论两个族群分家而独立演化的时间越久。(注1)

1987年,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家肯恩(Rebecca Cann)与威尔森(Allan Wilson)利用这个计时工具,收集各人类种族的粒腺体DNA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指出现代人最早的雌性共同祖先约于15~20万年前出现于现今衣索比亚、肯亚或坦尚尼亚地区,这个理论被称为「远离非洲理论(out of Africa theory)」。当时媒体以「粒腺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为标题进行报导,后来常以「粒腺体夏娃」代表人类最早的雌性祖先。她并非当时唯一的女人,但如果遗传学家推论正确的话,所有人类都可经由一代一代的母亲不间断地追溯到这位夏娃。(同注1)

继粒腺体夏娃之后,很快地又找到了现存人类的共同父亲──「Y染色体亚当」,同样来自非洲。

粒线体如何进行母系遗传

人类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在受精的当下约只有100个左右的精子粒线体进入卵细胞,但这些父系粒线体在受精后数小时内即被破坏,破坏的机制是透过一种名为「泛素」的标定蛋白与父系粒线体结合后,引发酵素进行父系粒线体的分解。

除了上述的方式外,也可利用父系粒线体在数量上的劣势,透过存活与遗传的机率筛选,达成去除父系粒线体的目的。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发育成胚胎组织的过程中,只有少数细胞形成内细胞群(inner cell ass),其他细胞形成胚外膜,即绒毛膜、羊膜、尿囊、卵黄囊等构造,而只有内细胞群才可发育成胚胎,换句话说,受精卵分裂后所形成的众多细胞中,只有少数可形成胚胎,在子代体内繁衍下去。

卵细胞约含有100000个粒线体,为精子粒线体的1000倍,若有少数父系粒线体逃过追杀,其在受精卵中所占的比例会比1000分之1更低。父系粒线体在所占的比例极低的情形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恰能分配至内细胞群的机会是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机会存在于子代中(图二)。但即使如此,仍可能有漏网之鱼,科学家曾于动物界中的少数个体身上,发现父系的粒线体,不过在人类身上一直不曾发现粒线体出现父系遗传与基因重组的现象,所以一直被视为稳定的演化计时工具。(注2)

引用书目

注1. 〈夏娃,请问芳龄?〉 张馨文、张永达,〈粒腺体的历史-粒腺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