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依附】的意思和解释
【社会依附】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
社会依附
社会依附是指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所建立的情感联结,英国精神病学家包尔比(Bowlby,1958)首先运用这个名词,来说明个人与亲密伴侣间的强烈情感联系。就一般婴儿而言,大约在6个月左右,便会明显的表现出认识母亲、想要主动接近母亲、看到母亲时特别高兴,以大哭或发声来引起母亲的注意;母亲离开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等行为,这些行为均属社会依附行为的表现。人类依附关系形成的关键期在出生第一年,而好的依附行为,因为依附人物可能成「安全堡垒」,从这一个安全的地方开始,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到处去探险。(陈嘉阳,2012)
依附关系的发展
Bowlby(1969)将婴儿期依附分四个阶段(李丽枝,2006):
- 依附前期(0~3个月):刚开始婴儿似乎对任何人都有兴趣,到2~3个月后,婴儿才能借助于视觉、听觉,以区分母亲与他人的不同点。
- 依附酝酿期(3~6个月):婴儿与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之间,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关系。婴儿较常与母亲微笑并发出声音,虽能接受陌生人,但已能清楚分辨母亲是何人了。
- 清楚的依附期(6~12个月):藉着爬行、学步来探索周遭世界,这种挪动技巧,使得婴儿能主动去寻找并亲近母亲。在此时期,婴儿亦获有物体或人物恒存的概念,也就是说,婴儿能在某人不在时,也能将某人的样貌记在脑海里。婴儿也学会经由哭泣与牙牙学语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力,此刻母亲的行为已被婴儿希望陪伴在身旁的依赖及亲密的需求所控制。当婴儿与父母分离,婴儿可能会呈现窘迫或哭泣的情况,这种反应称之为分离窘迫(separationdistress),约在婴儿九个月大时出现,其强度约在婴儿周岁时达到顶点。分离会引起两种不同的行为,有些情况,婴儿与照顾者分开会引起依附行为,尤其是试着找到照顾者并想获得亲近时。另一种情况是,分离也会引起抗议、绝望或冷漠,这要视分离时间的长短和与照顾者的互动方式而定。其中分离的情境也会影响,若分离情境是婴儿熟悉的地方,可能反应就不那么强烈。
- 陌生人焦虑(strangeranxiety):指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产生的一种忧虑感,此种焦虑在8~10个月时达最高峰,婴儿对陌生人的反应,已让我们了解到婴儿在概念上,已能区分照顾者与他人之不同。他们在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拒绝方式和反应的强烈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婴儿可能会紧紧搂住父母,不让陌生人抱,或只是将视线由陌生人的脸孔上移开。影响这些反应的因素,包括母亲距离婴儿多远,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以及母亲对陌生人的反应;另外也包括婴儿先前接触该陌生人的经验次数。
- 目标矫正的伴侣期:此时期婴儿的认知、社会与情绪行为的交错反应愈形复杂,婴儿与照顾者的关系亦然。婴儿开始会以自己的方式来试图影响依附对象的反应行为,可能会试着用假想母亲反应的方式,来改变母亲的回应或对待方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送婴儿到保母家时,婴儿会抗议性的哭泣,并抓住母亲不放。因为婴儿可能猜想,只要保母出现母亲就会离开;而他也学习到,啼哭与抓住母亲不放,可能会让母亲改变心意。
中英文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社会依附
英文关键字:social attachment
参考资料
陈嘉阳(2012)。教育概论(上册),页303-30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李丽枝(2006)。婴儿期依附关系初探。网络社会学通讯期刊,53。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