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决定】的意思和解释
【团体决定】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团体决定
目录 |
理论原则
团体决定因是由大多数人所共同做出的决定,应该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1. 做决定时间较长
- 2. 参与成员需有异质性,且专长互补为主
- 3. 餐与人数要适中,不宜太多或太少
- 4. 参与成员包含各有关单位或团体,包含受影响者、未来执行单位等等。
- 5. 回避制度,应自行避免有利害关系人,以免引起纷争。
- 6. 须有一套程序与规范,以利团体的流程进行顺畅
- 7. 流程作业需有专业分工
- 8. 参与成员需先熟读相关资料,进入团体讨论状况
- 9. 会议领导人须有包容大家意见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负面作用
- 1. 团体迷思(groupthink):当团体内部意见一致,将会导致少数人的意见受影响,产生大家皆倾向于同一个面向,而引发团体迷思。
- 2. 团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顾名思义深怕团体内部在讨论的过程中,因彼此意见相融洽,而产生意见越演越烈,且过于冒险,进而产生所谓偏激化现象,因此此负面作用又称为集体极端化。
- 3. 去个人化(deindividuation):即为当团体内部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将导致少数人的意见不敢发表,迫使自己趋于配合团体决定,因而丧失个人的创意与意见。
- 4. 社会闲散(social loafing):因在团体讨论过程中,而使自己趋于被动发言,导致隐藏自己的个人特质与意见,将产生在团体内部的表现不如个人独自的表现状况。
负面作用对策
- 1. 应尽量提出具体反驳对方的意见,提出利与不利的观点,以供团体成员们共同来思考,避免产生团体内部趋于迷思的现象,此即希望发言具有双面俱陈(two-sided presentation)的效果。
- 2. 采纳团体以外专家的意见,或者访问外行人的看法,利用他们的观点,改省思不足之处,或是不清楚、不够透明化的细节。
- 3. 成员彼此间不管是在年龄、背景、声望皆希望有差异性,如此才能提出不同世代下的看法,因而激发出另一种火花。
- 4. 团体内应安排批判者的角色,利用扮黑脸的方式,对于决策做出批评,以让组员们能再深入思考,此方式称为魔鬼异议法或吹毛求疵法。
- 5. 团体内人数过多时,应在分为若干个小团体,每个小团体分别讨论后,在实行全体讨论,来决定出最适方案。
- 6. 让参与者皆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少数人霸占发言机会,而是意见产生一面倒的情况,让个人化的特质能够有效显现。
- 7. 评监团体绩效以外,对于个人绩效也要加以监督,如此可防范去个人化的现象产生,让大家都有发言的动因,促使团体间的内部合作。
参考资料
- 注1谢文全(2007)。教育行政学。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团体决定
- 英文关键字:Group Dicision
【团体决定】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多数重要的政治、司法、经济、商业、教育与社会活动都与团体决定有关,所谓团体决定是指透过团体讨论,选择决定议题与决定策略,然后经资料探索、方案拟议与方案评比等程序,再根据特定准则确定最后方案的过程。
将成员的个别意见转化为团体的意见,团体决定都有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社会决定基则」(social decision scheme),有的团体要求「无异议通过」(unanimity)的严格标准,有的团体采用「多数决法则」(majority-wins rule),也有部分团体以「真理至上法则」(truthwins rule)达成最后决定。据研究指出运用严格的社会决定法则,团体讨论的时间较长,过程感觉比较不舒服,也不容易形成决定,但大家觉得比较公平;较宽的社会决定法则,效果恰好相反。
通常说多数人商量为「集思广议」,以为团体决定比个人决定好,多年来相关的研究文献显示其实未必。首先研究显示团体决定会比个人的决定极端,当团体最初的腹案有冒险性时,经讨论形成的最后决定会更危险,如果原来的腹案比较保守,团体最后的决定会更保守,这就是「团体极端现象」(group polarization)。其次「团体思考」(group thinking)的相关研究指出,成员同质性高凝聚力又强的团体,当面临很大的外在压力时,可能在追求团体一致意见的强烈动机下,失去严格评监不同方案或意见的能力,因而形成有严重后果的团体决定。团体思考的现象还包括:误以为团体不会犯错、忽视或压抑少数人意见、且会出现扞卫团体意见「心灵防卫」(mindguard)等。最后即使团体决定的品质较高,就花费的时间、人力与费用而言,必然比个人决定高。
--作者:詹昭能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