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蹈汤火】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赴蹈湯火

拼音

fù dǎo tāng huǒ

怎么读

【赴蹈汤火】的意思和解释

【赴蹈汤火】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赴汤蹈火」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书.卷四九.爰盎鼂错传.鼂错》1>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怨,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2>,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3>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4>,赴汤5>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1) 典故或见于《傅子》。
(2) 拜爵之赏:授予爵位作为赏赐。
(3) 财卤:掠夺的财物。卤,通「掳」,掠夺、强取。
(4) 蒙矢石:冒着箭矢和石头的攻击。蒙,冒。
(5) 汤:沸水。〔参考资料〕 《傅子》(据《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刘表》裴松之注引)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未知所定,曹公拥天子都许,君为我观其衅。」嵩对曰:「圣达节,次守节。嵩,守节者也。夫事君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以嵩观之,曹公至明,必济天下。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国实受其佑,使嵩可也;设计未定,嵩使京师,天子假嵩一官,则天子之臣,而将军之故吏耳……。」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赴汤蹈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鼂错(公元前200~前154)为西汉颍川(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时,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尚书》,后屡屡升迁,调任为太子家令。由于他学识丰富,被人称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后,更升任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后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削夺诸侯王封地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要求皇帝诛杀鼂错,形成西汉史上闻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内乱,于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牺牲了鼂错。鼂错虽然含怨而终,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他说:「对于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对于能攻陷敌方城池者,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后来「赴汤蹈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但也有学者以为,「赴汤蹈火」一语应源自《傅子》。据载,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刘表占领了荆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韩嵩对刘表说:「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会坚守节操,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这里的「赴汤蹈火」,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与〈鼂错传〉中的「赴汤火」并无差别。
书证
  • 01.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02.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是顾命大臣,义当以死报国,虽赴蹈汤火皆所不避,况于毁誉得丧之间。」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亦作赴汤蹈火。
【赴蹈汤火】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也作「赴汤蹈火」。

【赴蹈汤火】 图片鉴赏

赴蹈汤火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