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平天下】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治國平天下

拼音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怎么读

【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和解释

【治国平天下】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大学]的最后部分(朱子[大学章句]的[传十章])是解释治国平天下的,文中所说的治国的原则,也就是平天下的原则,因此治国平天下二者可以合起来解释。
      关于治国平天下之道,[大学]主要是从「絜矩之道」及「德本财末」二方面说。所谓絜矩之道,是以己心推人心,使人己间的关系合乎人之常情。[大学]说:「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这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详细说明。从自己的不愿意别人以不合理的态度待我,便可推想到别人也希望我不要以不合理的态度待他,便可不将不合理的态度加诸别人。这便好比拿着絜(量长度的,如尺)和矩(量方角的尺)来衡量上下四方,使人我的各种关系都能平正合理。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其实很简单,却也便是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原理。故朱子注说:「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能以絜矩之道为政,则可为民父母,[大学]下文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能为民之父母,便可得到百姓的拥戴,便是国家能存在的首要条件,故曰:「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以絜矩之道治国,便是德治。德是本,有德,便可得众而成立国家,也可有财有用。[大学]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治理国家是很复杂的事情,并不是只具有道德的人便可以胜任的,但[大学]认为有德者会进贤退不肖,由是而为国举才,治国便不成问题了。[大学]引[尚书.泰誓]之文说:「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亦若有利哉!」便是说明有德者即使自己才能不够,倘能任用有才者来辅助自己,仍然足以治国。而这也是事实,因为国家的许多事务,本就不是一个人所能全部胜任的。
      又治理国家,财政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大学]也注意及此。如上文所说,认为德是财之本,有德则有财,因有德便能聚众,民众在有德者在位的情况下,自然会感发兴起,努力建设。[大学]又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所谓「以财发身」,即散财于民众,因而得到民众的拥护。「以身发财」则是以身徇财,即聚敛财富专为己用,结果人民贫穷,必会失去民心,民心叛离,终致失去自己的性命。性命不保,所聚敛的财富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为政者必须重德轻财,能重德,则自然有财用。故[大学]最后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总言之,[大学]认为重德,反求诸己,与民同好恶的「絜矩之道」,便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所谓平天下,亦即[大学]开首所说的「明明德于天下」,使天下人都能彰显光明之德之意。

--作者:杨祖汉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