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具】的意思和解释
【国具】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国具是指治理国家所必须具备的人才,语见〔荀子.君道篇〕。根据荀子的说法,国家是社会人群聚积的最有效力的政治组织。治理国家的君主,也就有最大的权势与责任。然而一个人的视听思聪十分有限,无法治理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国君必需储备忠诚信实的亲信、德智兼备的卿相,才能便给的使臣,共治国家,〔君道篇〕中说:「天下之变,境内之事……人主将何以知之?曰便嬖左右者,人主之所以窥远收众之门户牖向也,不可不早具也……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国者,事物之至也如泉原,一物不应,乱之端也。故曰:人主不可以独也。卿相辅佐,人主之基杖也,不可不早具也……其德音足以填抚百姓,其知虑足以应待万变然后可 ,夫是之谓国具。四邻诸侯之相与……人主必将有足使喻志决疑于远力者然后可。其辩说足以解烦,其知虑足以决疑,其齐断足以距难,不营私,不反君,然而应薄扞患足以持社稷然后可,夫是之谓国具。」也就是说国君必须储备端正诚朴的左右亲信,以为耳目,了解国内发生的大小情事。同时必须以品德高尚、足以安抚百姓的人为卿相,辅佐政事,肆应变局;以意志果决、思虑敏捷、口才便给的人为使臣,出使四方,抗拒外国压力、扞卫国家利益,而不致营私背叛。质言之,良相贤臣即是治理国家必须储备的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国具」。
「国具」之说出于荀子「尚贤使能」的一贯主张。首先荀子认为国家乃社会人群之积,决非一人所能独治,因此国君的首要责任,就在为国求才。其次唯有透过礼义法度的制定,使能者在其位,智者守其职,使贤者治理不肖者,国家才能大治,远离祸乱(参见「上一」),如〔王霸篇〕中说:「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如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辟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极)之而亡。」也就是说人主治国强国荣辱均取决于相辅,如果自己与相辅均有才德,则可以王天下。如果自己无能、尚知恐惧,求取能人辅佐,还可以维持国家强盛;若不知恐惧,不任用贤能,只信任私人,则国家危亡。荀子于是提出国家兴衰成亡的原理,〔王霸篇〕中说:「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也就是说如果以尚贤使能等宏大的方针治理国家,则国家自然强大;反之若只亲信私人,图一己之利,以狭小私心治理国家,则国家自然沦为狭小的私器。将宏大的治国方针推进至极致,便可王天下;将国家视为狭小私器至极致,则必自取灭亡;两种原则同时并存,则国家尚可维持。所谓宏大方针是指先义后利,不分贵贱亲疏,用人唯才。所谓狭小私心是指先利后义,不分是非曲直,用人唯私。若巨用小用同时并存,则其产生效果也各如前述。
由上可知荀子「国具」与「巨用小用」之说,皆在劝勉为政者用人唯才,尚贤使能。国家既为社会人群的公器,决非一人所能独治,更非个人用以营私的工具。要使国家安治,自当为国求才,与贤能有德者共治。
--作者:俞懿娴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