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养】的意思和解释
【存养】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存心养性。宋.陆游〈存养堂为汪叔潜作〉诗:「三旌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养。」抚养、抚恤。《明史.卷二.太祖本纪二》:「辛丑,诏:军士阵殁父母妻子不能自存者,官为存养。」
【存养】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存养」指存心与养气而言;存心、养气是孟子在其道德哲学中所主张自我道德修养的方式。存心指保持心中先天固有的善性之谓,孟子所谓的「心」是一种先验的道德意识,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亦即人人所固有的仁义礼智四端。存心之说源自〔孟子.尽心篇〕所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又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道德良知既人所本有,故当经常自觉地反省、保守并加以发扬扩充。
养气和存心有很密切的关系。在〔孟子〕一书中,气指一种主观的精神现象、心理状态和道德情操。养气可分高低两种层次,其低者称存「夜气」;夜气是指夜深人静时一种湛然空明、清虚宁静之气,又称平旦元气。孟子认为夜气发自人的善良本心,应当日夜加以维护保存,毋使为外界的行为好恶所干扰。而进一步则要培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载:「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是一种正大刚强,无所畏惧的主观精神,也是个人坚持其道德实践的态度与行为表现。浩然之气并非自然生成,必须透过不断的自觉反省,培养锻练而获得;其方法则是「配义与道」,亦即实践道德行为的意思。
孟子认为养气不能杂以私欲,不能稍有放纵,亦不能企求在心之外偶然求之,必须靠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道德实践才能成功,此为「集义所生」之意;养这种气时,既不能掉以轻心,复不可揠苗助长,需要时时勿忘勿助。养气达到最高境界时可「充于体内」,形成刚强品德,并可形成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进而塞于天地之间。此时个人之道德行为不仅不再受到贫贱、富贵、威武、造次与颠沛的影响,甚至连死生也可置于度外了。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论「舍生取义」,靠的就是这种追求道德理想而勇往直前、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孔孟此一思想影响后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甚钜,同时也孕育了历代无数正气凛然、慷慨悲壮的民族英雄。
总之,存养做为君子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其极重要的意义与地位。近人梁启超以德育方法有三:「曰存养,曰省察,曰克治。三者一贯而存养为之原。」梁氏并要举五义以明存养之功:一曰有存养之功则常莹明,无之则昏暗;二曰有存养之功则常强立,无之则软倒;三曰有存养之功则常整暇,无之则纷扰;四曰有存养之功则能虚受,无之则闭塞,五曰有存养之功则常坚定,无之则动摇。梁氏又谓:「虽有壮躯,而饔飧必不可废;虽有良知,而存养必不可怠。」盖存心尽性为道德良知的启发,集义养气乃道德实践之奉行,二者实不可须臾或离。
--作者:陈惠邦
【存养】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