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委地】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斯文委地

拼音

sī wén wěi dì

怎么读

【斯文委地】的意思和解释

【斯文委地】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斯文扫地」。见「斯文扫地」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斯文扫地」之典源,提供参考。 1、「斯文」:《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1>也,后死者2>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3>人其如予何?」

(1) 斯文:指有关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斯」,此、这些。
(2) 后死者:孔子自谓。
(3) 匡:地名,春秋时宋国之地,今约在河南省。 2、「扫地」:《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赞曰:「周室既坏,至春秋末,诸侯耗尽,而炎黄唐虞之苗裔尚犹颇有存者。秦1>灭六国2>,而上古遗烈3>埽地尽矣。楚汉之际,豪桀相王,唯魏豹、韩信、田儋兄弟为旧国之后,然皆及身而绝。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韩氏自弓高后贵显,盖周烈近与!」

(1) 秦:国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约今甘肃省天水县。庄公时徙居大丘,今之陕西省兴平县东南的槐里城。孝公时定都咸阳,得商鞅变法图强,积极东侵。惠王时重用张仪,以连横政策离间六国。昭襄王用范雎采远交近攻之策向东扩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中新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2) 六国:指战国时代函谷关以东的楚、齐、燕、韩、赵、魏六大国。
(3) 遗烈:前人遗留的功业。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斯文扫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斯文扫地」系由「斯文」及「扫地」组合而成。「斯文」见于《论语.子罕》。斯,这、此的意思。文,指礼乐教化有关的典章制度。春秋时代,阳虎曾经在匡地施暴为害匡人,因此匡人都很憎恨他。孔子周游列国时,途经匡地,因为孔子长相很像阳虎,匡人认为是阳虎又来了,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包围起来。弟子们见到这种情形都很害怕,孔子却十分镇静地说道:「自文王去世之后,有关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不都在我这儿吗?上天如果要灭绝这些典章制度,我这后生晚辈就没机会认识了解这些典章制度了;上天既然并未灭绝这些典章制度,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扫地」则见于《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魏豹,故魏诸公子。田儋,故齐王田氏后代。韩信,故韩襄王庶出的子孙。班固在为三人写完传记后深深感叹:秦灭六国之后,将六国固有文化和前人功业完全摧毁;至楚汉争霸之时,豪杰并起,争夺天下,只有魏豹、田儋和韩信是六国王室之后,然而他们尚未达成复兴故国、延续文化的使命,就相继身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斯文扫地」,用来指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毁坏废弃或文人不受尊重。亦借指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
书证
  • 0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亦指文化遭废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亦作斯文扫地。
【斯文委地】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文人不顾操守,自甘堕落。亦指文化遭废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杜少陵一》:「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也作「斯文扫地」。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