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合附会】的意思和解释
【牵合附会】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牵强附会」。见「牵强附会」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牵强附会」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郑樵〈通志总序〉(据《通志》引)〈洪范五行传〉者,巫瞽之学也,历代史官皆本之以作〈五行志〉。天地之间,灾祥万种,人间祸福,冥不可知,若之何一虫之妖,一物之戾,皆绳之以五行?又若之何晋厉公一视之远,周单公一言之徐,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晋申生一衣之偏,郑子臧一冠之异,而能关于五行之沴乎?董仲舒1>以阴阳之学2>倡为此说,本于《春秋》3>,牵合附会。历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4>以受笼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灾祥略〉。
(1)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西汉广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提倡独尊儒术。着有《春秋繁露》等书。
(2) 阴阳之学:根据四时、节气、方位、星象来讲人事吉凶的数术。
(3) 《春秋》: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 俛首:低头。
(1)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西汉广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提倡独尊儒术。着有《春秋繁露》等书。
(2) 阴阳之学:根据四时、节气、方位、星象来讲人事吉凶的数术。
(3) 《春秋》: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 俛首:低头。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牵强附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牵强附会」原作「牵合附会」,典故出自〈通志总序〉。《通志》是宋代郑樵所写的一部讲典章制度的政书,他在该书的序里提到:自然现象变化多端,人间的福祸也都难以测知,人如何能将某些纯属于自然现象的变异,与人世福祸连系起来?且必然视为是福祸降生的症兆呢?然后代史官却都好将此种自然现象与人事变化结合起来解读,西汉时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鲁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为礼义将大灭绝之象也。时吴子好勇,使刑人守门,……后阍戕吴子。」对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这条资料,董仲舒将「日食」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是「礼义将大灭绝之象也」,后来更举出襄公二十九年时,吴子余祭死于守门者之手来加以证明。像这种情形,郑樵即认为是「牵合附会」,没有道理的。后来「牵强附会」这句成语就从这□演变而出,用来指生拉硬扯,勉强凑合的情形。
书证
- 01.宋.郑樵〈通志总序〉:「董仲舒以阴阳之学倡为此说,本于《春秋》,牵合附会。历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以受笼罩而欺天下。」(源)
- 02.《明史.卷一九一.薛蕙列传》:「然其牵合附会,眩于名实,苟不辨而绝之,殆将为后世祸矣。」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硬把不相干的事物凑合在一起。明史˙卷一九一˙薛蕙传:然其牵合附会,眩于名实,苟不辨而绝之,殆将为后世祸矣。
【牵合附会】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硬把不相干的事物凑合在一起。《明史.卷一九一.薛蕙传》:「然其牵合附会,眩于名实,苟不辨而绝之,殆将为后世祸矣。」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