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以利昏】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智以利昏

拼音

zhì yǐ lì hūn

怎么读

【智以利昏】的意思和解释

【智以利昏】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利令智昏」。见「利令智昏」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4>。鄙语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6>邪说,使赵陷长平7>兵四十余万众,邯郸8>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

(1) 太史公: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着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世称《史记》。
(2)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
(4) 大体:整个局面。
(5) 鄙语:俗话、俗语。
(6) 冯亭:?~公元前259,战国韩国人。原为上党守,因秦绝上党归韩之道,于是附赵,受封华阳君。在长平之战中,与赵将赵括一起对抗秦兵,后战死。
(7) 长平:战国赵邑。战国秦将白起曾在此大败赵国,阬杀赵降卒四十余万,是为「长平之战」。
(8) 邯郸:战国赵首都。地约在今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利令智昏」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战国时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领韩的野王,阻绝了上党通往韩首都的道路,上党守吏冯亭和人民商量,决定归附赵。得到消息的赵平原君,认为平白获得一郡没什么不好,于是赵接收上党成为属地。但这一来激怒了秦,转而攻打赵。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阬杀赵投降士卒四十余万,国都邯郸几乎不保。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文后,以这段历史事件来评论平原君,说:「平原君是个文采风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浅,不能看透整个局面。」因为贪图上党,使得赵几乎亡国,就像俗话说的:「利令智昏。」从司马迁已引用这句俗语来看,「利令智昏」一语的起源相当早,就是用来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乱。
书证
  • 01.晋.孙绰〈答许询〉诗:「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

【智以利昏】 图片鉴赏

智以利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