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一知半解】的意思和解释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语或出宋.张栻〈寄周子充尚书〉。
典源
※#宋.张栻〈寄周子充尚书〉(据《张南轩先生文集.卷一.书》引)1>盖致知力行,此两者工夫互相发也。寻常与朋友讲论,愚意欲其据所知者而行之。行而思之,庶几所践之实,而思虑之开明,不然。贪高慕远,莫能有之,果何为哉?然有所谓知之至者,则其行自不能已,然须致知力行工夫既到,而后及此,如颜子是也。彼所谓欲罢不能者,知之至而自不能以已也。若学者以想象臆度2>,或一知半解为知道,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是妄而已。曾皙咏归之语,也可谓见道体矣。而孟子犹以其行不掩为狂,而况下此者哉!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2) 臆度:音|ˋ ㄉㄨㄛˋ ,主观的揣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我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2) 臆度:音|ˋ ㄉㄨㄛˋ ,主观的揣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我评之非僭也,辩之非妄也。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
典故说明
对于「一知半解」一语的源头,有人以为来自于宋代大儒张栻的〈寄周子充尚书〉。张栻为宋代闻名理学家之一,〈寄周子充尚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讲述他即知即行、知行合一的理学观。他认为学者欲穷究真理,应同时注意到「致知」与「力行」两种工夫,将所知付诸行动,行动时又不断思虑以增所知,如此周而复始方能有持续的进步。但若为学时未求真知,光凭主观揣度,或不求甚解,又以其为所知并据之而行,那么所得的一切将会是虚妄不实的。张栻这段文字,不但强调了「致知」与「力行」的为学工夫,也阐明了求真知的必要性。而后人便以他文中的「一知半解」,用来形容一个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时代严羽所作的《沧浪诗话》中,亦见此语。《沧浪诗话》是本文学批评专着,以禅道论诗,主张诗贵妙悟。在〈诗辩〉一篇中便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又说「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浅深自然就影响诗的成就。而有人以为「一知半解」即源于此处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来形容了解有限,不够深入。
书证
- 01.宋.张栻〈寄周子充尚书〉:「若学者以想象臆度,或一知半解为知道,而日知之则无不能行,是妄而已。」(源)
- 02.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03.明.李贽《续焚书.卷一.与焦漪园太史》:「慈湖虽得象山简易直截之旨,意尚未满,复参究禅林诸书,盖真知生死事大,不欲以一知半解自足已也。」
- 04.《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览群书,熟闻母训,始得一知半解。」
- 05.《唐宋诗醇.卷三三.眉山苏轼诗一》:「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欤?」
- 06.《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爷虽是满腹学问,向来对一知半解,无不虚心。」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淂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览群书,熟闻母训,始得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愚兄博览群书,熟闻母训,始得一知半解。」
【一知半解】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形容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
【造句】这个问题我也是一知半解,无法给你圆满的解答。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一知半解】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人类以理性动物自许,认为靠着与生俱来的智慧,可以认识周遭人、事、物,不但 「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就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自以为是科学家,对别人的行为或表现的原因好奇、观察、分析、比较且骤下断语。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人能即时处理的认识讯息有限,为避免过分操心或增加处理的效率,常用简略的认识作用或「信手捻来的法则」(rules of thumb),处理有关人、事、物的讯息。这是一种「认识吝蔷鬼模式」(cognitive miser model),常犯「偷懒」式认识作用,就是一知半解。
社会心理学家探讨的一知半解有:(1)类型代表(representativeness):即判断对方的类型时,根据与典型的相似度下判断。如在校园看到穿运动服且皮肤黝黑的男老师,通常猜他是体育老师或生活辅导组长。这种判断虽也不无道理,却可能忽略了其他情况,犯了忽略「基本数据误差」(base-rate fallacy)。(2)手头记忆(availability):凭临时记忆或粗略思考所及,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偶然飞机失事,便误认飞机是最危险的交通工具,忘了机车事故频率更高。因而造成「误信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3)引导作用(priming):即刻收到的讯息,影响相关的回忆,即据以判断。如刚看过恐怖电影的人,走进黑漆漆的巷弄会害怕。
其他的一知半解如定锚作用(anchoring),指受先前事件的误导;框架作用(framing),指受主题铺陈方式影响;模拟作用(simulation),指受想像可能状况的影响,这些都使人不假深思,妄下判断,造成一知半解的情形。
--作者:詹昭能
【一知半解】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