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爵】的意思和解释
【苏天爵】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苏天爵(1294~1352)字伯修,元河北真定人;原籍栾城。父志道,曾任岭北行中省左右司郎中,是元代有名的循吏;家教甚严,有自建之滋溪学堂,藏书达万余卷,天爵自幼就能涉猎群籍,熟悉掌故,奠定日后精究史学的基础。
赵汸〔滋溪文稿序〕说:「公世儒家,自其早岁,即从同郡安敬仲(安熙)受刘公(因)之学;既入胄监(国子学),又得吴公(澄)、虞公(集)、齐公(履谦)先后为之师,故其清修笃志,足以潜心大业而不惑于他歧;深识博闻,足以折衷百代而非同于玩物。至于德已盛而闲之愈严,行已尊而节之愈密,出入中外三十余年,嘉谟伟绩,着于天下,而一诚对越,中立无朋、屹然颓波之砥柱矣。」
仁宗延佑四年(1317),天爵在国子学考试时所作之文,为试官马祖常所激赏,列为第一;天爵遂由此踏入仕途,先后曾任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监察御史、奎章阁授经郎、礼部侍读等职。其间曾三度供职史馆:第一次在泰定元年(1324)任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第二次在至顺元年(1330),预修〔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第三次在元统二年(1334),预修〔文宗实录〕,迁翰林待制,寻除中书右司都事,兼经筵参赞官,前后三次共历八年。除预修〔武宗实录〕、〔文宗实录〕外,又参修〔英宗实录〕、〔经世大典〕等。
天爵少时好博观前言往行,以为师法;及入史馆,因与袁桷、虞集等大师共事,见闻益广;加以馆藏丰富,天爵有置身宝山之乐;每日手抄元初诸名公与当代闻人逸士着作,矻矻不休,毫无倦容,终于完成〔元文类〕及〔元朝名臣事略〕两部巨着。
〔元文类〕是一部元代诗文总集,共七十卷。〔元朝名臣事略〕共十五卷,所录名臣四十七人。除以上二书外,据〔元史〕载:尚有〔滋溪文稿〕三十卷、〔诗稿〕七卷、〔松厅草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另有〔辽金记年〕及〔黄河源委〕二书,皆未及脱稿。据近人萧启庆考证,〔元朝名臣事略〕为纂修元代后妃功臣列传之主要蓝本。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诗稿〕、〔松厅草疏〕、〔春风亭笔记〕、〔辽金记年〕、〔黄河源委〕诸书,均未着录,可能在清代已失传。唯该提要中另录有天爵着〔治世龟监〕一卷、〔刘文靖公遗事〕一卷,则为〔元史〕苏天爵传所未载。
〔元史〕本传称:「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记载。」又说:「为文长于叙事,平易温厚,成一家言,而诗尤得古法。……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天爵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讨论讲辩,虽老不倦。」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为滋溪先生。
--作者:程运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