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意思和解释
- 人名。(公元1624~1662)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明年号,未几而卒。
目录 |
生平
郑成功(1624~1662),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出生于日本平户的千里滨,幼时由母亲田川氏哺育,名福松。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当时中国东南海上的最大势力,范围遍及日本、中国东南沿海与东南亚。郑成功7岁时(1631),被父亲接回中国,并改名「森」。15岁进入南京太学,师从明末大儒钱谦益。
1644年清军入关、1645年南明弘光朝覆灭之际,郑芝龙等人拥立唐王朱聿监,于福建建立政权。唐王相当赏识郑成功,于是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人称「国姓爷」。郑芝龙在清朝诱逼之下降清,郑成功则坚持抗清,并遥奉桂王年号「永历」。
1659年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在郑军与清军长期僵持的状态下,在台湾经商失败的荷兰通事何斌来到厦门,积极游说郑成功攻取台湾作为基地,因此促成永历十五年(1661)的征台战役,击退在台湾经营近40年的荷兰人。郑成功驱逐荷兰人之后,在台湾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式政权,并确立台湾汉人社会的形态。
然而,由于郑家内部权力斗争、外有清朝威胁不断,又染上寒热症(疟疾),郑成功到台湾不到一年便去世,得年39岁。(注1)
称号
- 郑福松
- 郑森
- 郑大木:郑成功之字。钱谦益为勉励郑成功而取。
- 郑成功
- 朱成功
- 国姓爷
- 延平王
- 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
- 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
传说
根据台湾大百科全书,许多传说乃根据郑成功的特徵、经历加以想像附会而成,传奇性大于历史性。郑成功在台湾活动范围约在现今台南一带,然而距台南越远,传说反而越多,反映出在越远离英雄实际活动的地方,人们更容易将英雄神格化。(注2)
地形地物传说
- 出米岩
- 莺歌石
- 蟾蜍山
- 龟山岛
- 姆指山
- 剑井
动物传说
- 饭鱼
- 国姓鱼
- 国姓蛲
习俗传说
相关着作
杨英,《从征实录》
郑亦邹,《郑成功传》
江日昇,《台湾外记》
陈锦昌,《郑成功的台湾时代》(远足,2004)
陈文德,《郑芝龙大传》(远流,1998)
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 着,江树生译注,《梅氏日记》(汉声,2003)
叙事史学·海洋之子郑成功 参考书目
相关教学资源
请参考考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ISP):
【郑成功】 图片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