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大学堂】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京師大學堂

拼音

jīng shī dà xué táng

怎么读

【京师大学堂】的意思和解释

【京师大学堂】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我国第一所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创办,兼具教学及掌理全国教育行政的双重功能。民国初年改制为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但其渊源及设立经过,既涉及康有为的变法,又牵动着清廷改革的企图与其后全国学制的确立,可说是晚清教育与政治发展上的一大事件。
      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其远因可溯源于康有为、文廷式等人于光绪二十一年所议设的强学会。由于强学会提倡新学,不为北京保守官场所容,同年被查禁,但随后经御史胡孚宸奏准解禁,改为官书局,专司选课书报,并指授西学;由时任工部尚书的孙家鼐督办。次年,刑部侍郎李端棻于〔推广学校以励人才〕一摺中体察设立官书局本意,奏请立大学堂于京师,总理衙门覆议即请管理书局臣孙家鼐筹办。但孙氏迅速奏覆的条款却一直未见推行;直至光绪二十四年,德宗下〔定国是诏〕后方草定章程,派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丁韪良(W.A.P. Martin)为西学总教习。正当一切事务迅速开办之际,戊戌政变爆发,大学堂虽未被中止,但草草开学,一直未上轨道,未及二年逢庚子拳乱,校舍残毁而停办,直至光绪二十八年底始复校。
      京师大学堂之复校,由于清廷受〔辛丑和约〕的刺激,痛定思痛,而有了存心办好的契机。先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底,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重新办理大学堂,同时将同文馆并入。次年一月,张氏筹画奏陈因各省、府、州、县学尚未循设,所以并无可入大学堂肄业的学生,变通办法先设预备科,分政、艺二门,另为求速效,又设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二馆;而原官书局改设译书局,并附设藏书楼。此外,原宗室、觉罗、八旗等官学,废弛已久,遂合并改为中、小学堂,均归入大学堂办理。于是,张百熙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奏呈大学堂章程,此即〔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九月先开办速成科,仕学馆生五十七名、师范馆生七十九名,十一月十八日正式开学。但张氏之实心任事为满人及守旧者所忌,而且清廷也想防止汉人权位过重,所以在次年初加派荣庆为管学大臣。〔钦定学堂章程〕未及实行即废止,同年又指派素来究心学务且成效卓着的张之洞会同厘定大学堂章程,十一月奏进,此即〔奏定大学堂章程〕。张之洞随又奏请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另设总监督,专管大学堂事务,受学务大臣节制。上谕遂派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学务大臣,大理寺少卿张亨嘉为总监督。
      光绪三十年(1904),京师大学堂奉准开办预备科,并增设师范新班,其后又成立优级师范科;至此京师大学堂规模包括大学预科、师范新旧两班,以及译学馆、进士馆、医学实业馆等。次年因科举废止,各省学堂次第兴办,且学部成立,培育人才更见规制。光绪三十四年开办分科大学,原附设的优级师范科遂于此时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此即后来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宣统元年(1909)又将预科改为京师高等学堂,速成师范馆也停办。同年学部奏议先开办经、法、文、格致、农、工、商等七分科,经核准顺利于宣统二年一月招生开学。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后又冠以「」二字。
      课程方面,京师大学堂向以「中体西用」为基础,中、西并重,政、艺兼学,不以西文为西学课程之全部,相较同治时代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之争,有很大进步。光绪二十六年(1900)拳乱前,正式开办课程有经、史、政治、舆地、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法、日、德、俄等各国语文。光绪二十八年张百熙奏设预备科课程,不分政、艺科皆以伦理学为首,以下才是配合各大学专门分科的预备课程。当时大学堂规划有七个分科,到〔奏定学堂章程〕时,张之洞等为防经学衰微,即将之独立为一科,故分科增为八科;理学则列为经学之一门。宣统二年(1910)分科大学正式成立,其共同必修课程为四书及〔大学衍义〕,凡此均可见「中体西用」基本精神的贯彻。到民国后,又将经科并于文科内,改为一门。
      「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于清末所订颁的教育宗旨上;孙家鼐原奏和德宗的〔定国是诏〕都明白地宣示「中体西用」的立学宗旨。到张之洞所具奏的立学宗旨,更加揭櫫无论任何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这种德行优于智识的趋向,以后更加细密地成为光绪三十二(1906)年学部所奏定的教育宗旨,其中「忠君、尊孔」已实为「中体」精神的高度表现。此外管理大臣及教习也须「明体达用」、「学赅中外」,而学生甄选也「以中学西学一律赅通为上等,中学通而略通西学者次之」,凡此都可见「中体西用」的精神。
      京师大学堂的创设固有开创风气、奠立学制之功,但许多办法仍然未脱传统的约束,尤其「中体西用」思想,以及学生出身奖励最为明显。在当时既要培养佐理新政人才,但又要维持祖宗礼法,所以经由「中体西用」的教育而赐予出身,预科毕业者为举人,大学堂分科毕业者为进士,通儒院毕业者比照翰林,且以实官奖励,使得京师大学堂成为兼具学堂与科举两种特质的新体制,并使「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不变。

--作者:黄春木

【京师大学堂】 图片鉴赏

京师大学堂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