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子夏

拼音

zǐ xià

怎么读

【子夏】的意思和解释

【子夏】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孔子弟子。卜商的字。参见「卜商」条。
【子夏】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生平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家语云卫人。郑玄曰温国人。在孔门中,子夏为文学科。

思想

先师去世后,子夏居河西,为魏文侯师,带有一批学生,而李悝、吴起,是犹以政事成名者。虽然今天把李吴归入法家,但当年变法图强,却也不愧是夫子足食足兵民信之教也。盖儒家倡导礼制,礼制与刑政在追求制度性上相通,况且当年三晋法家驱逐贵族,是反世官也;立木赏金,是取信于民也;奖励耕战,是足食务本也;教民版筑,是仁民用众也。至少在子夏的授业弟子那里,并没有看到以吏为师的专横愚民,而是看到了政治家徵诸耆老的谦逊。所以,虽然世俗割裂儒法,但子夏弟子至少是不谬师旨的。

但子夏泽及后人的贡献,更表现为他遍讲经书,为之羽翼。今天存留的《诗序》,大序为子夏作,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一如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体现了以哲理、政事解诗的思想。

子夏至魏国西河(济水、黄河间)讲学,「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 (《史记?儒林列传》),还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近人有以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韩非子称「儒分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为将之视为法家(见郭沫若《十批判书》)。

子夏思想既是早期儒家在三晋的发展,又是由儒入法的关键。子夏本人不是法家人物,但以子夏思想为核心的三晋儒家却非常注重实际。子夏儒学不仅直接影响了战国早期法家,也间接影响了荀子的思想和韩非子的思想,而荀、韩都是三晋人士,韩非子还曾师从荀子,最终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三晋法家的思想,不仅代表了时代潮流,而且左右着秦汉以后中国政治的主流。

子夏还善于乐,今天的乐记、诗序都保留了他的思想,依然是与政事相关,注重德操的引导。从性格上看,子夏有真情,守礼制,所以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

着作

子夏虽然没有实际的着作,但其思想却延伸至后世。现存《仪礼丧服传》,便是子夏之徒的作品。同时,子夏一派注重发掘春秋之微言大义,求其褒贬,论其大道,这与以政解诗是一脉相承的。子夏之春秋学辗转相受,至汉写成《公羊》、《谷梁》二传,春秋大义,实赖此而传。另外,现在人多认为《左传》成于战国早期,且作者当身历齐鲁晋楚,并且地位不低——这一推测似乎都指向一人:吴起。

虽然吴起一向名声不佳,但其与魏文侯舟中之论(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足见其见识与历史知识。而左传一书,精于礼仪,深通兵法,嫺于辞令,也真有子夏后学之风。夫子晚年好易,则易经也当为子夏所重,所以后世流传《子夏易传》虽为僞书,但子夏传易却是在情理之中的。

评价

子夏为孔门四科中的文学科,和子游并列。

参考资料: 第三期

【子夏】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子夏姓卜名商,孔门弟子之一;少孔子四十四岁。〔史记集解引家语〕以子夏为卫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亦称「卫子夏」。
      子夏在孔门弟子中,与子游同列「文学」之科:〔论语〕中记载他的论学之言,实能笃守孔门为学本旨,如〔学而篇〕载:「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段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能以好色之心以好贤,侍奉父母能竭尽心力,事奉国君又能舍身尽忠,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一个人能如此克尽人伦之道,虽未尝从师为学,但其所作所为已自然脗合为学之本旨,像这种人,我们怎可再说他是未学?
      〔论语〕中又载:「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已矣。』」日知其所亡,就是知新,月无忘其所能,就是温故,一个人如能温故而知新,则学问自必与时俱进,这种人当然可称之为好学之士。子夏又曾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加以注解:「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认为博学再加上笃志,则做学问不会见异思迁,半途而废;而一个人做学问,能切于事理,不浮泛而问,并就所问之事理,潜心体认,不凭空悬想,且学思并重,力行勿怠,心不外惊,操存省察,则仁在其中矣。
      子夏以好文学出名,更擅长诗教,据〔论语〕记载:孔子称许弟子中可与讨论〔诗〕的,只有子贡与子夏二人。
      孔子既殁,七十子之徒散而之四五;而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据后人考证,魏文侯初立,在周贞定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46),即孔子没后三十三年,时子夏已六十二岁。子夏在孔子生前,已崭露头角,到魏文侯时,则是大师级的人物,所以魏文侯极敬重子夏,并师事之。
      子夏设教西河,门下从学之徒,已不可确考。据皮锡瑞〔经学历史〕记载:「〔韩非子.显学篇〕云:『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氏、子思氏、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公孙氏、乐正氏之儒。』…‥诸儒学皆不传,无从考其家法,可考者惟卜氏子夏。」又洪迈〔容斋随笔〕云:「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虽传记杂言,未可尽信,然要与他人不同矣。于礼,则有〔仪礼.丧服〕一篇,马融、王肃诸儒多为之训说;于〔春秋〕,所云不能赞一辞,盖亦尝从事于斯矣。公羊高实受之于子夏;谷梁赤者,〔风俗通〕亦云系子夏门人;于〔论语〕,则郑康成以为仲弓子夏等所撰定也。后汉徐防上疏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斯其证云。」
      按汉儒传经,学者都推崇子夏;因孔门后学,可分传道之儒与传经之儒两大系统。一般言之,自曾子、子思、孟子以及〔中庸〕、〔易传〕一系为传道之儒,自子夏至荀子下及汉初经师,则为传经之儒。惟此仅就其气度及学风之大致而言,不能说曾子、孟子一系必不传经,而子夏、荀子一系则无须于传道。

--作者:程运

【子夏】 图片鉴赏

子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