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的意思和解释
【气韵】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文章、书画的风格、韵味。《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人的神采气度。唐.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诗之二:「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
【气韵】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文章、书画等的风格韵味。
【造句】气韵天成、气韵生动 - 人的神采气度。
【造句】她的气韵优雅,因此经常被邀请充当节目主持人。
【气韵】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气韵」指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力显现出来的具有韵律美的型态。气韵的概念在绘画领域中有其发展过程,例如气韵是创作主体的天赋和气质,出自画家的心态、性灵,宋代郭若虚即明确提出「气韵生知」。明末董其昌修正则认为气韵有天生和后学两种途径,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藉读书来培养画家的雅正之气,来内化于气韵的本体结构。简言之,气韵在六朝时用于人物画品评,唐代时指客观山水的精神表现,宋代时指画家的性灵、人品,明清时指画家的个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审美客体性逐渐转向审美主体性的轨迹明显可见。
气韵的概念孕育、滋生于汉代,气、韵二字分开来谈,汉代哲学肯定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体,也是万物的始基和生命的本源。至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中已将气看成是文学家的气质和个性内化于作品中,所形成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刘勰、锺嵘继承发展这一理论,把养气同感兴、神思相联系,重视对艺术构思的作用,而气也是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其次,韵字最早出现于汉代,与音乐韵律的艺术活动相关,至魏晋时期又用于人物品藻,如孙绰〔颍州府君碑〕说:「矫矫秀姿,卓卓英韵。」此外,也有将气和韵通贯一体来品评人物的审美对象,如庾亮〔翟徵君赞〕说:「禀逸韵于天陶,含冲气于特秀。」
中国古典美学的气韵范畴,当成熟于南北朝时期,梁慧皎〔高僧传〕称誉支遁等高僧「并气韵高举」,藉气韵指人物的风神韵度,即生命活动中所呈现出的韵律美。萧子显〔南齐书〕说:「文章……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满纸,气韵天成。」已将气韵指融铸在艺术表现事物生命力的律动中。至于齐谢赫〔古画品录〕则将「气韵生动」作为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条,意指人物画创作中最美妙者,应使人物内在生命和精神的「气」,藉笔墨线条有韵律变化的「韵」,生动地表现在画面上,让画面的空间表现出生命的时间属性。这样,美学的对象就不是孤立表现,而是与生生不息的天地自然之道有机地联系起来,让整个画面表现宇宙生命美学追求。
在六朝以后,气韵的有无,成为衡量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准绳。其一,在诗歌方面如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说:「读古人诗,须观其气韵。」其二,文章方面如宋陈善〔扪虱新话〕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其三,绘画领域如苏轼〔题颜鲁公书画赞〕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成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而气韵良是。」
谢赫所提出气韵生动的命题,深刻地反映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色。虽然他只就人物画而言,却影响了后代美学家对气韵概念作更深入而广阔的探讨,也常藉以指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某个环节。其一,气韵可指绘画创作中审美客观的生机活力,如清唐岱〔绘事发微〕说:「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凡物无气不生,山气础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泽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其二,气韵可指绘画创作中审美主体的人品学养、气质精神,如清蒋骥〔读书见闻〕说:「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人品。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其三,气韵指画家手中有韵律变化的笔墨线条,如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说:「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而又有势,有气度,有气机,此间即谓之韵。」总上可知,气韵范畴的主旨在于追求画面艺术形象的元气淋漓、生机盎然,而这也正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本质所在。
--作者:陈章锡
【气韵】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