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管仲

拼音

guǎn zhòng

怎么读

【管仲】的意思和解释

【管仲】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人名。春秋时管夷吾。参见「管夷吾」条。
【管仲】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春秋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事齐桓公为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为「仲父」,为法家之祖。諡敬。亦称为「筦子」、「管仲」、「管子」。

综合评析

在左传中记载了许多管仲与桓公的对答、他的想法等,从《春秋左传注》、《左传纪事本末》和其他如《史记.管晏列传》及《论语》中可以拟出一个管仲的基本形象。(一)知恩图报管仲受到鲍叔牙知人让贤,推荐来辅佐齐桓公,知恩图报,以自己才干帮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二)礼义信忠在许多记载桓公与各诸侯会面,与管仲讨论时的文献记录可以发现,管仲十分重视「礼」的层面,他认为「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 」,因此让桓公虽受礼遇仍下拜、让诸侯公尊周天子。在面对楚国时,也以礼和义(周赵王不复)指责,削弱了楚的野心。而在一次桓公与鲁会于柯而盟的机会,曹沫要桓公还复鲁失地,桓公先是答应又想反悔,管仲告诫桓公「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 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以及对于辅佐的君王的忠心,从当管仲傅公子纠时为了公子纠而欲射杀桓公以及之后辅佐桓公时的尽心尽力可以看出。(三)深思熟虑、 面面俱到管仲的才干就是立足在其深思熟虑和面面俱到上建立起来的,不论是在讨伐国家的选择或是一步步一匡天下,都是经过缜密的思考做出的决定,以最有利于齐国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记载中也常记载着桓公的想法,而桓公带点意气用事的态度正好可以跟管仲的稳重、深思熟虑做比较。(四)观察入微最明显的例子有二,一是老马识途的例子;二是桓公欲伐卫的记载。前者是属于生活中注意自身周遭的各种特性变化的实际例子,也是较表层的例子;后者则是属于观察「人」的部份,藉由观察言行举止来了解对方。由两个观察入微的例子可以让我们看见管仲在政治上不乏精准的观察力的原因,更了解认同到管仲的成功。(五)知己知彼,通晓心理接续着观察入微而来就是知己知彼、通晓心理,透过仔细的观察后而能得到对方的心意、想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于是更透过政治心理的长才,做出适当的反应,使得齐桓公的声望在各种情境如桓公下拜、割还鲁地…下可以水涨船高。(六)有自己的想法从「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 」以及「贱不能临贵、贫不能使富、疏不能制亲 」可以清楚看到:管仲请囚是有自身考量的部份,他要保全自身才能实现更重要、使民有利的大仁;而后面提出的三项权力,更是如同孔子所言:「 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齐桓公能一匡天下,管仲是功不可没。 管仲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主张「令顺民心」,认为「授有德」、「务五谷」、「养桑麻」、「育六畜」,是实现「国安、食足、民富」的主要途径。子路曾向孔子问管仲是否仁,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另外子贡亦问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从孔子的说法以及本文对于管仲性格和形象的评析之后,对于管仲和其成功辅佐齐桓公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参考资料

本资料来源为 丁乃微 〈专书选读《左传》:管仲形象研究〉节录。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93。2.《左传纪事本末》3.《管仲年表》黄金书屋 2008.4.12 am1:30

【管仲】 图片鉴赏

管仲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