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的意思和解释
【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后亦用「明哲保身」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独善其身」
典源
《诗经.大雅.烝民》 肃肃1>王命,仲山甫2>将3>之;邦国若否4>,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5>,以保其身。夙夜匪解6>,以事一人。
(1) 肃肃:严敬、严正。
(2) 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详。亦称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 将:行、奉行。
(4) 若否:犹臧否。善恶、好坏。若,善。否,音ㄆ|ˇ,恶。
(5) 哲:明智。
(6) 夙夜匪解:日夜勤奋不懈怠。见「夙夜匪懈」。
(1) 肃肃:严敬、严正。
(2) 仲山甫:周宣王之大臣,生卒年不详。亦称樊仲山甫、樊穆仲、樊仲。
(3) 将:行、奉行。
(4) 若否:犹臧否。善恶、好坏。若,善。否,音ㄆ|ˇ,恶。
(5) 哲:明智。
(6) 夙夜匪解:日夜勤奋不懈怠。见「夙夜匪懈」。
典故说明
「明哲保身」本来是称颂他人的一句话。明哲,是说一个人明达事理,洞见时势;保身,是说这个人能择安去危,保全其身,远离祸害。出自于《诗经.大雅.烝民》这篇诗。这篇诗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为称颂宣王能任用贤臣仲山甫中兴王室而作。全诗共分八章,在诗的第四章,称赞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国的好坏;是一个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奋力办事,以事奉宣王。这是「明哲保身」的原义。后来这句成语的语义开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扰,把自身利益得失置于最优先,为了达此目的,可以放弃原本该坚持的原则。例如明代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提到伍子胥报了楚国杀父之仇说:「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这里的「明哲保身」显非原来用法,于是「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就从原来积极赞颂的意义,一转变成消极退守的意义了。
书证
- 01.《抱朴子.外篇.仁明》:「明明在上,元首之尊称也;明哲保身,〈大雅〉之绝踪也。」
- 02.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 03.《宋史.卷三四零.吕大防等列传》:「论曰:『……颂独岿然高年,未尝为奸邪所污,世称其明哲保身。』」
- 04.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 05.《明史.卷一三二.朱亮祖等列传》:「赞曰:『……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戮,亦其自取焉尔。』」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十二出: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明哲保身】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明哲保身】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明智有远见的人,善于保护自己,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或有损自己利益的事。
【造句】凡事为自己留一点退路是明哲保身之道。
【明哲保身】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