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知止不殆

拼音

zhī zhǐ bù dài

怎么读

【知止不殆】的意思和解释

【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知止不殆的意思是说知道适可即止,则不致陷于危殆。这句话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参见「知足不辱」)照此处解释,是说在人必须有所做为的时候,也要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可以免致「过分」而招致危殆。反之,如果「一意孤行」下去,其弊病必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就是只见到一面,忽略了另一面。因为老子从「相反相成」的原则立论,反对只有一面的观点和作为。所以无为是有为之始,同样的知止才是保身的诀窍。若只知进而不知止,最后必然落到没有退路的地步,反而前功尽弃。另又见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如止所以不殆。」意思是说社会国家肇建之初,先制定官司职守与名分尊卑,一旦典章文物灿然大备之后,人们应该知所节制,崇俭返朴,如此社会国家才能长久安定,不致陷于危殆之中。这里「知止不殆」的「止」有焦竑与高亨的两种解释。〔老子翼〕的作者焦竑认为「止」就是「镇以无名之朴」的意思,因为「有名」是人们为了立官分治所做的方便设施,然而人类社会一旦「有名」,便从自然浑朴的状态堕入文明矫作的状态。文明进步,智巧高明,使人日益远离自然,丧失本真,陷于罪恶祸乱的渊薮。此刻唯有「知止」,以无名之朴,也就是自然纯朴之道,净化人心,才能使国家社会奠于长治久安之基。这里「无名」就是指自然之道,所谓「无名天地之始」(第一章)、「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都在说「道」难以名言。人们如果能善守自然之道,反璞归真,则可避免文明进步带来的恶果,如〔道德经〕第三十七章所说:「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镇之以无名之朴」的「镇」就是「止」的意思,为政的王侯如果能够善守自然之道,以清静无为治理天下,虽然人类社会在进化的过程之中,渐失自然,私欲滋生,为政者仍可以自然朴质之道节制之,不使物欲横流,人心因而安静平和,天下也就长保太平。
      焦竑认为「知止」是指为政者以清静无为之道,节制文明进步,使人类社会常处于和平安乐的素朴状态。〔老子正诂〕的作者高亨则认为根据河上公本〔老子〕,「止」作「之」,「夫亦将知止,如止所以不殆」应作「夫亦将知之,知之所以不殆」。这里「之」是指道,「知之」就是「知道」的意思。据此高亨认为第三十二章的意思应作如下解:开始替道制名,道一旦有名,王侯就可以循名知道,如果能循名知道,也就不会有灾害危难及身了。高亨的解释虽然也说得通,与三十二章与三十七章的旨趣也相合,但焦竑的解释似乎较高亨更为恰当。

--作者:俞懿娴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