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知行合一

拼音

zhī xíng hé yī

怎么读

【知行合一】的意思和解释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知行合一】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一事而非两截,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知行合一】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明朝王守仁所倡的学说。指知与行是同为一事,如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若知而不行,仍是未知。
      【造句】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学说,是一位思想家、实行家。
【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所提出的重要学说之一。据阳明弟子钱绪山说:阳明先生居贵阳时,首先教学生的是「知行合一之说」(见〔王文成公全书·刻文录叙说〕)。据〔王文成公全书·年谱〕,明武宗正德三年,阳明三十七岁至贵州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知圣人之道,本性自足,不应求理于事物。次年因提学副使席书问学,开始论知行合一之说。席书大有所悟,于是聘请阳明主讲贵阳书院。
      后来阳明弟子徐爱不明知行合一之说,曾请阳明教诲,此段问答见〔传习录上卷〕。
      阳明有鉴于世儒为学,先求知后求行,以至终身不行,终身所知也不切,故倡知行合一之说,正是对症下药,其立言宗旨乃是劝人力行。若知得宗旨时,即使说知、行为两个也不妨,其实只是一个,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一般人把知行分作两个,有一念不善,认为是「知」不是「行」,便不去禁止。因此阳明特别指出知行合一,要人明白一念不善,便是「行」了,进而把不善的念头克除。
      知、行可以分别来说。虽有分别,并非有先后,乃是合一并进。〔大学〕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阳明说:「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传习录上卷〕)阳明以意念即是行为的开始,好恶是意念,即属于行。知好色的知,与好好色的意(行之始),虽可以分别说,但却是同时发生,所以是合一并进的。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如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行是一件事的两面说。行的明觉精察便是知;知的其切笃实便是行,原来只是一个工夫。
      如称某人知孝,必是他已能行孝,才称他知孝,并非他只晓得说孝,就可称知孝。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去做,全不思考省察,只是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才行得对。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思索,全不着实躬行,只是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个行,方才知得真。所以知行分开说,是补偏救 的说法。事实上知行是由两面说一个工夫。
      如孝而不能行孝,此是被私意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如无私意隔断,知孝必能行孝。而世儒于心外求理,以为穷理格物不包含行,所以知行分为两截,支离决裂,圣学不彰。去除私意,即知即行,就是致良知。可见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与心即理、致良知说,可以互证。

--作者:王开府

【知行合一】 图片鉴赏

知行合一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