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规】的意思和解释
【箴规】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规劝。唐.孟郊〈劝友〉诗:「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红楼梦.第一九回》:「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箴规】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箴规是「主体在行动时所依据的原则」。因此一个箴规是一种如下形式的条件命题:「如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可描述为E的事件中,那么他要以可描述为B的方式来作为」。换言之,一个箴规包含一个描述性的前述词和一个规约性的后项结果。例如一个箴规中的描述性前述词可能是「如果一个年轻人坐在拥挤不堪的公车上,发现正有一位老妇人站着」,而其规约的结果可能是:(1)「他要离开座位」;
(2)「他要离开座位,请这位老妇人坐下,并保护这位置不让别人抢先坐下」。康德(Imm. Kant, 1724~1804)主张每个行动有、且仅只有一个箴规,且当一个人依据箴规行动时,可能发现很难将该箴规加以系统地描述。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可能遵从许多规则;但一个箴规是一个人接受并谨慎地在行动中遵从的规则。
一个行为者的箴规犹如自我强加的规则,指出个人在某种情境中为达某种目的所做的事。因而,箴规可能是道德上正确的、错误的或可有可无的。一行动的道德价值并不在于其所期待的行为结果,而是行为者本身的动机或意向。康德认为如果要能判断一项行动是否为道德上正确的,就必须知道「决定该项行动所依据的箴规」。他进而主张一个箴规的道德性必须透过一个「形式的」原则来加以判断。正如逻辑的形式原则可测试论证的有效性或逻辑的正确性,康德认为存在道德性的形式原则,本身不是一个箴规,但可用来测试箴规的道德正确性。康德曾列出这个形式原则的一些公式:如最为人熟悉传诵的「你必须依据箴规行事,而此箴规同时可成为普遍的定律」。上述原则又称为无上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或至上的道德原则,由此所导出的其他形式原则也可作为道德正确性的测试。例如,历史上与政治上最具影响力的道德律:「你必须如此去做,对待人类,包括你本身和所有其他人,绝不视为工具而已,而总是平等地当作目的」。藉康德的道德学说,可对箴规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虽然不一定完全接受其说。例如,在有些情境中,不仅是一个箴规可以普遍化;有些情境甚至没有任何箴规可以普遍化;而有些情境则可能因对于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衡量,而蔑视任何箴规。
道德行动是在个人倾向彼此之间紧张或冲突的情境中产生,由于人类并非完美的理性存有,所以有时行动的倾向与理性或责任所要求的相反。箴规组合的多样性可能导致不同箴规组合之间的冲突。例如,一位教师在专业和礼貌两种条件下是否抗拒上级不当的作法。解决这类冲突的较为普遍也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采取阶级次序的安排,如将专业要求排在礼貌行为之上先求符合专业条件,礼貌居次。这种次序的安排,必须从特别慎思观点出发,透过评价推理的形式结构来决定或加以修正。
--作者:李奉儒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