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气吞声】的意思和解释
【忍气吞声】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忍住气,不敢出声。「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语本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饮恨吞声」
典源
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据《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檄》引)尒朱荣胡貊遗种,边塞是居,奸宄妄才,凶愚丑类,茹血餐腥,本非人品。依随水草,取类马牛,而包藏祸图,窃怀反噬,遂长驱种落,用袭我周南。……梁大皇帝,功踰五帝,道迈三皇,负扆当轩,平章百姓,垂拱而治,协和万邦。今遣同州刺史范遵等,董率前锋,扬旌致讨,先取滑台,鼓行金谷。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桑梓沦芜1>,室家颠殒2>,饮气吞声,志申雠3>怨。
(1) 桑梓沦芜:故乡家园沦陷荒芜。
(2) 室家颠殒:家庭宗族震荡灭亡。
(3) 雠:音ㄔㄡˊ,通「仇」,指仇怨。
(1) 桑梓沦芜:故乡家园沦陷荒芜。
(2) 室家颠殒:家庭宗族震荡灭亡。
(3) 雠:音ㄔㄡˊ,通「仇」,指仇怨。
典故说明
「忍气吞声」原作「饮气吞声」。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尒(ㄦˇ)朱荣作乱,汝南王拓跋悦遂南奔梁国,梁武帝萧衍尊他为魏主。梁朝的文书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写了一篇声讨尒朱荣的檄文,将汝南王一行人离乡背井,客居异地,试图反攻的决心表露无遗,内容大意是:「尒朱荣在北方拥兵自重,胡作非为,侵略我的故乡,我只好投奔梁国。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并且派兵助我讨伐逆贼。我与同伴们对家乡的沦陷,亲人的离散,感到无限的悲痛。我们强忍住这口气,立誓报仇雪恨,将叛贼尒朱荣歼灭,复兴宗族家园。」后来「忍气吞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
书证
- 01.《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 02.《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逐日着人来催逼,陈秀才则不出头。卫朝奉只是着人上门坐守,甚至以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
- 03.《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浦被他掼的发昏,又掼倒在一个粪窖子跟前,滚一滚就要滚到粪窖子□面去;只得忍气吞声,动也不敢动。」
- 04.《红楼梦.第二零回》:「宝玉见他这般病势,又添了这些烦恼,连忙忍气吞声,安慰他仍旧睡下出汗。」
-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苟太太听了,也自觉得无味,要待发作他两句,奈此时功名性命,都靠在他身上;只得忍气吞声,咽了一口气下去。」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金瓶梅˙第四十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卫朝奉只是着人上门坐守,甚至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亦作吞声忍气、吞声饮气、气忍声吞、声吞气忍。
【忍气吞声】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着人上门坐守,甚至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也作「吞声忍气」、「吞声饮气」、「气忍声吞」、「声吞气忍」。
【忍气吞声】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将怒气克制下来,不敢发作。
【造句】对于上司的百般刁难,他只能忍气吞声,不敢争辩。
【忍气吞声】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