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势如破竹】的意思和解释
【势如破竹】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形势如同劈竹子一般,只要劈开上端,底下自然就会随着刀势分开。比喻战事进展顺利,毫无阻碍。语本《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后亦用「势如破竹」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毫无阻碍。△「锐不可当」、「势不可当」
典源
《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时众军会议1>,或曰:「百年之寇2>,未可尽克3>。今向暑4>,水潦5>方降,疾疫将起,宜俟6>来冬,更为大举。」预7>曰:「昔乐毅8>藉济西一战9>以并10>强齐11>,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12>,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13>群帅,径造14>秣陵15>。所过城邑,莫不束手16>。议者乃以书谢17>之。
(1) 会议:聚在一起商议。。
(2) 百年之寇:东吴自孙权(公元182~252)建国至孙皓(公元264~280)时,立国约一百年,故称「百年之寇」。
(3) 克:战胜。
(4)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 水潦:大水。潦,音ㄌㄠˋ。通「涝」。
(6) 俟:等待。
(7) 预: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率兵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后封为当阳县侯。
(8) 乐毅: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曾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
(9) 济西一战:指战国时,乐毅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齐泯王亡走莒城。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总计攻下七十余城。
(10) 并:通「并」,兼并。
(11) 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见「迎刃而解」。
(13) 指授:指点传授。
(14) 径造:直接进攻。径,通「迳」,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约当今南京市附近,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为建业。西晋统一后,则又恢复以秣陵为名。
(16) 束手:无计可施,无法抵抗。
(17) 谢:赔罪、认错。
(1) 会议:聚在一起商议。。
(2) 百年之寇:东吴自孙权(公元182~252)建国至孙皓(公元264~280)时,立国约一百年,故称「百年之寇」。
(3) 克:战胜。
(4) 向暑:接近夏天。向,接近。
(5) 水潦:大水。潦,音ㄌㄠˋ。通「涝」。
(6) 俟:等待。
(7) 预:杜预(公元222~284),字元凯,西晋京兆杜陵人。晋武帝任命为镇南大将军,率兵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后封为当阳县侯。
(8) 乐毅:战国时人,生卒年不详。燕国名将,昭王时拜为上将军,曾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下齐七十余城,封昌国君。
(9) 济西一战:指战国时,乐毅率燕、赵、楚、韩、魏五国兵伐齐,大败齐军于济水西岸,齐泯王亡走莒城。乐毅趁势攻入齐国首都临淄,总计攻下七十余城。
(10) 并:通「并」,兼并。
(11) 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于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传至战国时,君位被权臣田氏篡夺。后为秦国所灭。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决。见「迎刃而解」。
(13) 指授:指点传授。
(14) 径造:直接进攻。径,通「迳」,直接。造,至。
(15) 秣陵:地约当今南京市附近,三国吴孙权于汉献帝建安十年得秣陵,改名为建业。西晋统一后,则又恢复以秣陵为名。
(16) 束手:无计可施,无法抵抗。
(17) 谢:赔罪、认错。
典故说明
据《晋书.卷三四.杜预列传》载,杜预是西晋时的闻名大将,他的学识渊博,时人称为「杜武库」。蜀汉灭亡之后,孙吴偏安江东。于是晋武帝派杜预为「镇南大将军」,统军攻打东吴。战事进展得很顺利,短短数日就攻占吴国许多城池,吴军都督孙歆等人被俘。杜预想要趁胜追击,但有官员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已久,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泛滥,行军不易;加上天气炎热,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停进攻,等到冬天再说。但杜预举出当年乐毅的济西之战为例,认为「我军现在士气旺盛,如果趁机伐吴,就像用刀劈开竹子一样,只要劈开前面几节,下面也会顺着刀势轻易地劈开了」。后来晋军继续进攻吴国,果然节节顺利,很快地灭了吴国。「势如破竹」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譬如破竹」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作战顺利,毫无阻碍;亦用来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书证
- 01.南朝陈.何之元〈梁典总论〉:「遂使侯景被吾甲而寇王城,驱我入而围天阙,势如破竹,易若转圜。」
- 02.《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
- 03.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零.韩信之幸》:「其后以之取燕,以之拔齐,势如破竹,皆迎刃而解者,又悉资于降虏广武君之策。」
- 04.《元史.卷一五零.何实列传》:「使实帅师四千,取燕南、齐西之地,首击邢州,徇赵郡,取魏邺,下博关,……势如破竹。」
- 05.《明史.卷二六三.冯师孔列传》:「我师败绩于南阳,贼遂乘胜破潼关,大队长驱,势如破竹。」
- 06.《封神演义.第四二回》:「若得胜之时,乘机劫营,先挫其锋,后面势如破竹,闻仲可擒矣。」
- 07.《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今被王先锋袭取了嘉湖,……这建康就如没了门户的一般,无人敢敌,势如破竹,进克建康。」
- 08.《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未到汉口,传说元将兀良哈歹统领精兵,长驱而入,势如破竹。」
- 09.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七出》:「吾自起兵以来,攻城掠地,势如破竹,河北州县,已望风披靡。」
- 10.《飞龙全传.第三一回》:「到了这日,在教场发炮祭旗,大兵出了禅州,浩浩荡荡,一路前进,攻打府州,无人敢挡,势如破竹。」
- 11.《隋唐演义.第四回》:「将军好不见机!周兵之来,势如破竹,并州、邺下多少坚城,不能持久,况此一壁?」
- 12.《荡寇志.第六一回》:「近闻云陈两处攻复梁山外郡,势如破竹,呼延灼倒也心惊,便教众兄弟们加紧防备。」
- 13.《镜花缘.第九六回》:「若据文芸哥哥之意,先破易的为佳;盖四关破他两关,先挫动他的锐气,那两关就势如破竹了。」\\u001a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见破竹之势条。旧五代史˙卷二十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王者之兵,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比喻作战或工作顺利进行,毫无阻碍。参见「破竹之势」条。《旧五代史.卷二八.唐书.庄宗本纪二》:「况贼帅奔亡,众心方恐,今乘高击下,势如破竹矣。」《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王者之兵,势如破竹。」
【势如破竹】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比喻顺利进行,毫无阻碍。
【造句】地主队在比赛中势如破竹,终场以悬殊的比数获得胜利。
【势如破竹】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
1.出处
《晋书?杜预传》
2.语译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3.故事内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徵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4.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所向无敌、势不可档、迎刃而解
反义词
步履维艰、一波三折
5.造句
他率军攻敌,势如破竹,不出两个月就收复失土。
【势如破竹】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