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毛遂自薦

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怎么读

近义词

挺身而出、自告奋勇

反义词

遁世逃名

【毛遂自荐】的意思和解释

【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后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自告奋勇」、「脱颖而出」
典源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1>者,前,自赞于平原君2>曰:「遂闻君将合从3>于楚4>,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5>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6>,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1) 毛遂:战国时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为平原君门下食客,初无表现,后自荐随平原君至楚,与楚王定约立功。
(2)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351),战国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于平原,故称为平原君。喜宾客,食客多至数千人,为战国当时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为赵之名相。
(3) 合从:战国时苏秦倡导联合楚、齐、燕、韩、赵、魏六国,共同抵抗秦国的政策。因六国地处南北,故名「合从」。从,音ㄗㄨㄥ。
(4) 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5) 蚤:通「早」。
(6) 颖脱而出:锥处囊中,尖端必冒脱而出。比喻显露才能而超越众人。见「脱颖而出」。
典故说明
据《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载,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门下食客挑选出二十个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选出十九个,剩下的都不符合条件。这时,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请求加入前往楚国的行列。平原君问:「你在我门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里的锥子一样,立刻就会显露出锋利的锥尖。而你在我门下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有什么表现,你还是留下吧!」毛遂说:「我现在自我推荐,就是请求你把我放进袋子里,如果早点有这样的机会,那我就不只是露出锥尖而已,而是早就显露出才能,锋芒毕露了!」平原君觉得毛遂说得有道理,就答应让他一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从早上到中午,都还没有结果。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楚王终于被说服,答应赵国愿意出兵援救。于是两国当场歃血为盟,誓守联合抗秦的盟约。毛遂这次不仅帮平原君完成任务,也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平原君因此待他为上宾。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书证
  • 01.《资治通监.卷五.周纪五.赧王五十七年》:「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 02.《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自问也还不至于尸位素餐,误人子弟。」
  • 03.《文明小史.第一一回》:「这个差使,兄弟一定毛遂自荐,省得太尊另外寻人。」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或作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也作「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原为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自动在楚国朝廷向楚王直陈利害,终于说服楚国发兵救赵的故事。后比喻自我推荐,主动要求承当重任。典出《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传》。
      【造句】为了救灾,同学纷纷向老师毛遂自荐当义工。
【毛遂自荐】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一、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一、解释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二、故事

秦军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之食客二十人同往楚国,不必到外面去寻找。谁知当挑选食客时,只选得十九人,还差一人,已无从挑选。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人名毛遂者,迳自向平原君自我推荐,愿一同前往。平原君起初以毛遂进门三年竟未有丝毫的锋芒毕露而被左右近臣注意以及赞扬而怀疑毛遂的能力,毛遂便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的锥子,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 平原君遂同意让毛遂一同前往。那十九人则互使眼色,暗自嘲笑。等毛遂至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令众人个个佩服,都责怪自己事先怎没注意过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至中午,一直未果。那十九个人便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握剑柄登上殿堂,楚王先是欺毛遂身微而呵叱之,毛遂便以利言反击:“现在我与大王相距仅十步,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当我主人之面,你还敢呵叱我?况且我闻商汤凭七十里方圆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诸侯臣服,如今楚国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谁也不能挡住它的威势。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 听了毛遂这番数说,楚王甚感惭愧,当众发誓确定合纵盟约,并在毛遂建议下,与平原君、毛遂、十九食客吮鸡、狗、马血以为证。平原君回到赵国后,立即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并自责自己未让食客充份表现自己,以至不识人才,差点儿误了大事。

三、近义词

自动请缨、自告奋勇、挺身而出

三、反义词

裹足不前、婉言谢绝

四、造句

听说公司有意派人到大陆开拓市场,阿标毛遂自荐争取前往,不久就打出一片天下。

【毛遂自荐】 图片鉴赏

毛遂自荐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