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見利忘義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怎么读

近义词

利令智昏、忘恩负义

反义词

见利思义、轻财仗义、仗义疏财

【见利忘义】的意思和解释

【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语出《汉书.卷四一.樊哙等列传》。△「利令智昏」、「见利忘亲」
典源
《汉书.卷四一.樊哙等列传》赞曰:「仲尼称:『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言士不系于世类也。语曰:『虽有兹基,不如逢时。』,信矣!樊哙、夏侯婴、灌婴之徒,方其鼓刀仆御贩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勤)〔勒〕功帝籍,庆流子孙哉?当孝文1>时,天下以郦寄2>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又执劫,虽摧吕禄,以安社稷,谊存君亲,可也。」

(1) 孝文: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之子,继汉惠帝即位。施政采黄老治术,尊行道家的无为而治。仁慈恭俭,废除残酷的刑罚。天下丰殷,四境和平。
(2) 郦寄:汉朝人,字况,生卒年不详。
典故说明
汉高祖过世后,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亲吕后掌握政权,其间残害刘氏亲属,大力提拔吕氏宗亲。吕后一死,宰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机铲除吕氏外戚的势力,但是周勃一直无法顺利入主当时由吕禄掌管的北军。陈平和周勃知道郦寄和吕禄是好友后,就挟持郦寄的父亲郦商,要他骗吕禄出游,郦寄没办法,只好答应。周勃入据北军后,先诛杀吕禄,接着一一铲除朝中吕氏势力,使得汉文帝顺利的继位。班固在《汉书》中记载这则历史事件,并且做下评论:汉文帝时,天下人都认为郦寄不顾道义,出卖朋友。但郦寄会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救父亲,一方面为了国家的安定,不能说他出卖朋友,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后来「见利忘义」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书证
  • 01.《汉书.卷四一.樊哙等列传》:「赞曰:『……当孝文之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源)
  • 02.《晋书.卷一二九.沮渠蒙逊载记》:「史臣曰:『……然而见利忘义,苞祸灭亲,虽能制命一隅,抑亦备诸凶德者矣。』」
  • 03.《法苑珠林.卷七四》:「故临财苟得,非谓哲人;见利忘义,匪成君子。」
  • 04.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
  • 05.明.徐《杀狗记.第三六出》:「柳龙卿、胡子传见利忘义,反覆小人,着枷号市曹三个月。」
  • 06.《西游记.第八零回》:「似你这个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招女婿,绑在树上哩!」
  • 07.《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08.《红楼梦.第五六回》:「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见利忘义。』」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见利忘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见利忘义】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造句】见利忘义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

【见利忘义】 图片鉴赏

见利忘义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