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反求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怎么读

反义词

怨天尤人

【反求诸己】的意思和解释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反过来自我省察。指从自己本身找出原因,自我反省。#语本《论语.卫灵公》。
典源
#《论语.卫灵公》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 典故或见于《礼记.射义》、《孟子.离娄上》、《孟子.公孙丑上》。〔参考资料〕 ■《礼记.射义》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荅,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扑鬘配命,自求多福。』」
典故说明
《论语.卫灵公》里有一段话:「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说君子为人处事,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够做到完美的地步,符合善良的德行,而那些没有人格修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不论什么事,总是严厉地要求别人,却从不要求自己。这里主要在说明君子和小人的差别所在,后来从这里的语意衍生出「反求诸己」这个成语,是指从自己本身寻找原因,追究责任,做好自我反省及检讨改进的功夫。在《礼记.射义》中有提到关于射箭的礼仪:射箭的时候,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姿势,一切姿势预备好之后才发射。如果没有打中目标,也不可以埋怨技术胜于自己的人,应该反过来检讨自己,再加强改进。《孟子.离娄上》则是提到:「我喜爱人们,但人们却不亲近我,就表示自己还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自我反省,尽己所能,再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这二处所说的虽然是不同的事件,但却都表达了同一个意念,在为人处事上,要时时「反求诸己」,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别人,或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书证
  • 01.《礼记.射义》:「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02.《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 03.《二程集.周易程氏传.卷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 04.《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或问下.传五章》:「问:『观物察己,还因见物反求诸己。』此说亦是。」
  • 05.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
  • 06.清.顾炎武〈与戴枫仲书〉:「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反过来要求自己。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归之。
【反求诸己】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反过来要求自己。《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反求诸己】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反过来检讨自己。
      【造句】凡事要反求诸己,不要老是苛责别人。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出处

「礼记」「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故事

相传三千多年以前,那时正是我新历史上的夏朝时候,国王就是古代治水有功,吓吓闻名的大禹。一次,有一个名叫有扈氏的诸侯突然起兵叛乱,夏禹王便派他的儿子伯启率领了夏朝最精锐的部队,前去围剿抵抗。

  他们双方在一个叫做甘泽的地方会遇,打了一仗后,结果伯启的部队竟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这时,伯启的许多部下和将领们,觉得败在有扈氏的手里,实在太不服气,一致要求伯启略事整顿休息后当再行出兵还击。可是伯启却很冷静的对他们说:「用不着再战了!」

  「那为什么呢,难道我们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败有一个叛将的手里?」将领们不觉异口同声问。

  「可是你们冷静的想一想就不难明白了。」伯启说:「我的地盘不比他小,而我所率领的军队也是全国最精锐的,然而结果我们却败了;而且败的很惨,试问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自然是我的德行比不上他,而我平时管教部属的方法也确实有不如他的地方。所以我要制胜他,必先从我自已身上找出我失败的原因,并且努力加以改正和革新才是。」

  从此,伯启便立志奋发图强,励精求治,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工作操练,生活简朴,爱惜人民,并任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被有扈氏知道了,他不但不敢举兵来侵犯夏朝,倒反而心甘情愿地来归顺降服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先加检讨,反躬自问,找出自已的缺点和错误,并努力加以改正,唯有持这样态度的人,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与胜利。

解释

自已检讨反省一下,自已的缺点和弊病。

词意

近义词:反躬自问.反躬自省反义词:怨天恨地.怨天尤人

造句

对这项工作的失败,他不责怪属下,「反求诸己」,认为是自己疏失.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反求诸己」出于〔孟子.离娄上〕:孟子主张人在发现自己的言行不为人所接受时,就应该立刻反省、求诸己身。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使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这一段话是说:一个人想要破除良知的障蔽,有赖于自我心性的反省。所以孟子很重视个人「自反」的功夫。究竟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反求诸己」?孟子直截了当地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就是说凡是遇到与自己不合的状况,都要先反回来求自己的不当之处,而不是先责怪别人。例如自己爱人,而人却不肯亲近我,就该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的仁爱还不够?治理人的,而人却不受治理,就该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智能还不足?自己礼遇人,而人却不回敬我,就该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还不够礼敬?
      时时恪守「反求诸己」的原则,就随时随地都能自行警惕、自我约束、自求改进,久而久之,身心自然会逐渐趋向端正无邪的境地;如此一来,天下人都会来归依顺服。所以孟子引用〔诗经.大雅.文王〕的话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作为总结;意思是说,人如果能永久地配合天命而行善道,遇到不如预期的反应时,能先从自我反省、自我改进开始,那么自然可以多福。
      人若能时时刻刻以反求诸己的工夫自我训练,则良心就能保持清明灵觉;同时避免对人吹毛求疵、凡事只知责人的心理,逐渐形成宽忍的气度、恢宏的胸襟,所谓能责己,可以免己之过,不责人,可以增人之功。做人先要求自己、检讨自己,就能以一颗包容、谅解的心来面对周遭的人、事、物,如此则有助于人际的和谐,更能因此促进自我成长、增加智慧,是最好的修养工夫。

--作者:陈雪丽

【反求诸己】 图片鉴赏

反求诸己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