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抱薪救火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怎么读

近义词

火上浇油﹑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的意思和解释

【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抱着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既无法达成目的,反而情势更为恶劣。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语出《战国策.魏策三》。△「泼油救火」
典源
#《战国策.魏策三》1>华(阳)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能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受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臣固2>皆欲以地事秦3>;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1) 典故或见于《淮南子.主术》。
(2) 固:原来、一向。
(3) 秦:战国时秦国。战国七雄之一。周孝王封伯益之后于秦。地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县。后于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图强。秦王政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建立我新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参考资料〕 《淮南子.主术训》夫水浊则鱼噞,政苛则民乱,故夫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适其饥饱,违其怒恚,然而不能终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另可参考:《史记.卷四四.魏世家》
典故说明
据《战国策.魏策三》记载:战国时期,七雄各自称霸一方。后秦孝公因重用商鞅,变法图治,国势转为强大。秦王一直想将其他六国并吞,统一天下,所以不断地向各国出兵征伐。魏国在华阳之战被秦军打败,魏国派段干子为代表,打算割地与秦国讲和。但是孙臣认为不妥,对魏王说:「那些臣子怂恿您割地给秦国,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讨好秦国,不要入侵魏国。但这个作法对贪婪的秦国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讨好秦国,就有如抱着木柴去救火,木柴没烧光前,火是不会熄灭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国的慾望却无限,总有一天魏国的土地会被秦国并吞的。」魏王虽然觉得孙臣说的很有道理,但还是担心秦国不悦,仍旧割地讨好秦国,最后终于还是被秦国并吞了。后来「抱薪救火」从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错方法,而致祸害加深。
书证
  • 01.《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穷,是薪火之说也。」(源)
  • 02.《文子.精诚》:「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
  • 03.《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 04.汉.刘向《说苑.卷九.正谏》:「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救火也。」
  • 05.《宋史.卷四五.李宗勉列传》:「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抱着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却反使祸害扩大。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亦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抱着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却反使祸害扩大。《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抱薪救火】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抱着木柴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式除害,反而使祸害更加严重。
      【造句】救援投手一上场,就因连续保送丢了四分,简直是抱薪救火。

【抱薪救火】 图片鉴赏

抱薪救火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