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旨】的意思和解释
【谕旨】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皇帝晓谕臣民的诏书。喻示、晓喻。《金史.卷一六.宣宗本纪下》:「以彗星见,改元,大赦。谕旨宰臣。」
【谕旨】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一种。谕,告诉、吩咐之意;旨,意旨之意。〔左传〕记天子谕告诸侯之词;〔宋史.职官制〕记:「官吏用榜谕以告谕人民,皇帝作戒辞以谕百官」。表明谕为以上告下。到了唐代,凡百官有事奏请皇帝,根据皇帝意志起草答覆奏请之人的公文称为敕旨,简称为旨。至宋代开始,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圣旨,皇后发布的旨意称教旨,太子发布的旨意称令旨。大臣下行的命令称钧旨,知府以下发布的命令称台旨。元代称白话诏书为圣旨。明代皇帝命侍臣直接向各衙门口头下达命令或指示,称为圣旨,也称谕旨。清代沿用明制,由于皇帝下达的谕令都冠以「上」字,上谕就成为清代皇帝的专用文书了。谕旨是对皇帝所发布命令的总称,但二者也有区别。凡皇帝主动发布的指示性命令称谕,根据臣工的请示报告而发布的答覆性指示称旨。
唐代玄宗初年设翰林院,开元26年(公元738年),又从翰林院分出学士院,翰林供奉改称学士,为皇帝起草各种文告。由宫中发出的文告称为内制,而由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起草的各种文令,经宫外的中书门下发,称外制,总称两制。由于天下用兵,深谋密诏等皆从内制发出。故内制比外制重要。宋元两代沿袭旧制,由翰林学士起草文告。如果翰林学士被加「知制诰」衔,就成为代皇帝起草文告的专职秘书。明代废中书省,取消丞相,皇帝集六部之权于一身。设内阁,由内阁大学士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令,经皇帝认可后下达诸司,如代皇帝对内外臣工的题奏本章草拟出批覆或批办意见,供皇帝审阅定夺,称作票拟。清代康熙年间,由被称为南书房行走的入值南书房的翰林草拟谕旨。雍正7年(1729),建军机房,后改为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用「奉谕旨」的名义向各部门发布旨令,或直接廷寄给各地督抚。
清代皇帝指挥日常政务主要使用谕旨。由军机大臣承皇帝之意代拟呈阅,经皇帝批阅后,凡属国家重大政令需要中外臣民所共知者,即由内阁公布,为明发谕旨。其式曰「内阁奉上谕」或「内阁奉旨」。凡属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等机密不便发抄者,即以军机大臣奉旨之名义,由军机大臣用寄信形式,直接转达给有关官员,为寄信谕旨,又叫廷寄。文首载明「军机大臣字寄」或「军机大臣传谕」。谕旨为折叠式,白纸墨书,每幅高26厘米,宽11.5厘米。军机处承旨撰拟的谕旨,均另抄于册存档,称上谕档,文稿逐日销毁。对于一些机密要务,皇帝往往亲自用朱笔书写谕旨,称朱谕,格式不受任何约束。对于日常政务,由大学士等拟稿,经奏呈皇帝同意后,用朱笔誊写的谕旨,也称朱谕。论文直书谕某某部及所谕之事,文尾书特谕,通常为折式,称谕折。皇帝用朱笔批于臣工奏章上的谕旨,称朱批谕旨。皇帝口授大臣传达执行的旨意,称面奉谕旨。光绪10年(1885)后,用电报发布的皇帝命令,称电旨。
--作者:李红
【谕旨】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