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冠冕】的意思和解释
【堂皇冠冕】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冠冕堂皇」。见「冠冕堂皇」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冠冕堂皇」之典源,提供参考。 1、「冠冕」:《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1>甚异之,称统2>当为南州士之冠冕3>,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4>。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1) 徽:司马徽,字德操,东汉颍川人,生卒年不详。善知人,人称水镜。
(2) 统:庞统(公元179~214),字士元,三国蜀襄阳人。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3) 南州士之冠冕:比喻才识出众的人。见「南州冠冕」。
(4) 功曹:负责选署功劳之官。汉代有功曹吏,为郡属吏,北齐以后多称功曹参军,至宋代时废除。 2、「堂皇」:《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胡建》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1>与护军2>诸校列坐堂皇3>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4>,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
(1) 监御史:监军御史,监督军务的官吏。
(2) 护军:护军将军,汉代于出征时为协调诸将领而置。后渐变为与领军并置,握中央军权,并负有守护宫城之责。
(3) 堂皇:古代官员办事的大堂。
(4) 拜谒:拜见。谒,音|ㄝˋ。
(1) 徽:司马徽,字德操,东汉颍川人,生卒年不详。善知人,人称水镜。
(2) 统:庞统(公元179~214),字士元,三国蜀襄阳人。少时朴钝,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3) 南州士之冠冕:比喻才识出众的人。见「南州冠冕」。
(4) 功曹:负责选署功劳之官。汉代有功曹吏,为郡属吏,北齐以后多称功曹参军,至宋代时废除。 2、「堂皇」:《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胡建》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1>与护军2>诸校列坐堂皇3>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4>,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遂斩御史。
(1) 监御史:监军御史,监督军务的官吏。
(2) 护军:护军将军,汉代于出征时为协调诸将领而置。后渐变为与领军并置,握中央军权,并负有守护宫城之责。
(3) 堂皇:古代官员办事的大堂。
(4) 拜谒:拜见。谒,音|ㄝˋ。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冠冕堂皇」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冠冕堂皇」系由「冠冕」及「堂皇」组合而成。「冠冕」一词见于《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三国时蜀国将军庞统,曾是个纯朴不起眼的少年,二十岁时前去拜访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便坐在树下和他对谈,一直谈到天黑。司马徽素有慧眼,善于知人,见到这个年轻人谈吐不俗,便称他为南州之士的「冠冕」,庞统也因此打响了名号,后来庞统也受到刘备的重用,与诸葛亮同为中郎将。「冠冕」是指帽子,为衣饰之首,在此引申为南州众士之首之意,表示庞统为才识出众的人。「堂皇」一词见于《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胡建》。汉武帝时渭城县令胡建是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人。他在军中时,与走卒打成一片,感情甚笃。当时管军务的监军御史将军地据为己用,做起生意来。胡建认为监军违反军纪,理当问斩。于是告诉走卒说:「有人不守军纪当斩,我要你们抓谁就抓谁,斩谁就斩谁。」于是在选兵马之日,监军与其他军官坐在厅堂上,胡建带着走卒下堂拜见后,指着监军叫道:「取彼!」走卒便一拥而上将监军抓下堂来,胡建又下令:「斩之!」走卒就将他斩杀。后来这两个词语就被合用成「冠冕堂皇」,形容庄严体面、气派高贵的样子,亦用于形容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样子。
书证
- 01.清.薛雪《一瓢诗话》:「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颂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 02.《孽海花.第一八回》:「雯青虽不认得西文,见她堂皇冠冕,掷出信来,知道不是说谎了。」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