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的意思和解释
【叶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植物之叶的通称。如:「摘下一片叶子。」称赌博用的纸牌。《太平广记.卷一三六.李邰》:「唐李邰为贺州刺史,与妓人叶茂莲江行,因撰骰子选,谓之叶子。」称书页。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称金箔为「叶子」。叶子菸的简称。参见「叶子菸」条。
【叶子】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植物的叶的通称。
【造句】在中国大陆北方,许多植物一到秋天,叶子便开始凋落。
【叶子】是什么意思(来源:教育Wiki编版)
目录 |
叶子(leaf)
-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叶子内有叶绿体,能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为了让每片叶子耶能吸收到阳光,叶片的排列及形状都是经过刻意的安排而生长成的。(注一)
叶子的内部构造
- (一)叶脉(veins)
也就是叶内的维管组织,维管组织内的韧皮部主要负责将光合作用产生的醣类,运输到植物体内的其他部分,同时,叶子的水分也需靠着木质部运送供应。有些叶子的叶脉细长而平行,称为平行脉;而有些叶子的叶脉则是呈网状分散开来,称为网状脉。(注一)
- (二)叶肉组织
叶肉组织又可以分成海绵组织和栅状组织,海绵组织是由形状不规则的海绵细胞和气室所构成,其排列松散主要是为了增加储存空气的空间,使气体流通;栅状组织是由形状规则的长椭圆形栅状细胞所组成,通常位于海绵组织下方。(注一)
- (三)气孔(stomata)
位于表皮上的小开口,是气体和水分进出的主要孔道,一般植物的气孔多位于叶子的背面,其主要是由两个保卫细胞所组成,形成一个可以开闭的孔洞。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会透过气孔进入到植物体中,而作用后所产生的氧气也会通过气孔传出植物体外。(注一)
- (四)保卫细胞(guard cell)
组成气孔的主要细胞,呈新月形,保卫细胞的内外细胞壁厚度不同,当水分足够时,保卫细胞会膨胀往细胞壁较厚的一方弯曲,使气孔打开;当水分不足时,细胞伸直而气孔关闭。保卫细胞是表皮中唯一有叶绿体的细胞。(注一)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 叶子
- 英文关键字: leaf
参考书目
- 注1:奥斯朋出版编辑群/原着,李千毅/译者,《图解生物辞典》,p.20-25,天下远见,2006年再版。
相关教学资源请参考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 【教育Wiki】
【叶子】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自从后汉和帝时蔡伦发明了造纸的方法,直到唐代以前,中国的图书都作卷轴形式。然而经过长时期的使用,也渐渐感到不便。所以到了唐代初年,中国图书的形制就开始模仿印度的贝叶经,不再将一张张的纸粘成长幅,只要保持原来的单张积起来收存,这就是宋人所谓的叶子。关于叶子名称的起源,明末潘之恒在〔叶子谱题辞〕中曾说:「叶子,古贝叶之遗制。」(〔续说郛卷39〕)清末叶德辉也曾加以考证,〔书林清话卷1.书之称叶〕云:「吾尝疑叶子之缘起,当本于佛经之梵贝书。释氏书言西域无纸,以贝多树叶写经,亦称经文为梵夹书,此则以一翻为一叶,其名实颇符。不然,艹木之叶,于典册之式何涉哉。」这种推论,相当可信。中国的图书为什么称一张为一叶,即源于印度的贝叶经。
叶子既然是一张张的散叶,必须加以装置,才不容易散失。装置的方法,一种是用夹,一种是用函。夹是仿印度贝叶经的方法。函的本意为容,有如盒子,古代有所谓玉函、石函,都是用来盛装珍贵的物品。唐以前用来护书的只有书帙,并无书函的记载。根据文献,用函装书最早起始于唐,当在改卷轴为叶子以后,后来书册盛行,仍一直沿用这种方法来保护图书。
唐代的叶子,虽说是仿自印度贝叶经,但形制则略有改变。贝叶经的形制,因贝叶的大小受天然的限制,而梵文是由左向右横写,所以形成上下甚窄的狭长形。但这种形式,用中国由上而下直行的文字写读起来就不太适合,所以唐代的叶子不能不变其制。根据前人的记载及近代发现的遗物来看,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虽然作扁长方形,但是上下加高。宽与高的比例约在2:1至3:2之间。而唐代纸幅宽与高的比例,亦大约为3:2,叶子大概就是以一幅为一叶。这种叶子因为纸幅比较宽大,为了便于翻阅,唐人多采用硬黄纸像后代的书画,作册叶装置时,必裱在硬纸上一样。叶子的另一种形式,与贝叶无异,所不同的只是变贝叶的构式为竖式,成为上下高阔,左右狭窄。
叶子比起卷轴来,无疑地是进了一步,查检起来要方便得多。但是它不像卷子黏连在一起,当然比较容易散失错乱。所以唯有常备检阅的书,才用叶子的形制,这恐怕是叶子不太流行的主要原因。
--作者:潘美月
【叶子】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