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休等戚】的意思和解释
【同休等戚】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义参「休戚与共」。见「休戚与共」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休戚与共」之典源,提供参考。 《国语.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1>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2>,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且夫立无跛3>,正也;视无还4>,端也;听无耸5>,成也;言无远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为晋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10>!」
(1) 周:孙周(公元前586~前558),晋襄公之曾孙,孙谈之子,即晋悼公。栾书等弑厉公,迎之于周。公立,修功业,施德惠,多次与楚国争夺郑,而楚国不敢与之相争。使魏绦和戎,戎人亲附。十四年,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泾至棫林,因将帅不和而退。后晋国复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戚:通「戚」,悲哀、忧伤。
(3) 立无跛:站时双腿并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
(4) 视无还:视时不会左顾右盼。还,音ㄏㄨㄢˊ,反复,指眼珠反复转动。
(5) 听无耸:听时不竖起耳朵。
(6) 言无远:言谈只论切近之事,不骛远。
(7) 明令德:通晓善良的品德。
(8) 相:音ㄒ|ㄤˋ,辅佐、帮助。
(9) 休:喜悦、快乐。
(10) 非国何取:指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
(1) 周:孙周(公元前586~前558),晋襄公之曾孙,孙谈之子,即晋悼公。栾书等弑厉公,迎之于周。公立,修功业,施德惠,多次与楚国争夺郑,而楚国不敢与之相争。使魏绦和戎,戎人亲附。十四年,使六卿会合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泾至棫林,因将帅不和而退。后晋国复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戚:通「戚」,悲哀、忧伤。
(3) 立无跛:站时双腿并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
(4) 视无还:视时不会左顾右盼。还,音ㄏㄨㄢˊ,反复,指眼珠反复转动。
(5) 听无耸:听时不竖起耳朵。
(6) 言无远:言谈只论切近之事,不骛远。
(7) 明令德:通晓善良的品德。
(8) 相:音ㄒ|ㄤˋ,辅佐、帮助。
(9) 休:喜悦、快乐。
(10) 非国何取:指可以打败任何一个国家。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休戚与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国语.周语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孙周是晋襄公的曾孙,因为受到在位的晋厉公排挤,而避难到周王室,担任单襄公的家臣。他当时虽然年纪轻,但却为人忠厚,做事合于义理,即使远走他乡,对于晋国的一切仍然非常关心。听到晋国有不好的消息,总是跟着感到悲伤;而听到晋国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会跟着感到高兴。单襄公看得出来孙周是个才德兼备的青年,前途光明无限,因此在病重的时候,叮咛儿子单顷公说:「要好好善待晋国的公子,因为他虽然身处异乡,但却非常关心晋国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觉与晋国的荣辱安危互相关联。现在的晋厉公是个昏君,将来孙周一定会回国去接任国君,继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后来,晋国发生叛乱,厉公被杀,孙周果然被迎回晋国,即位为晋悼公。后来「休戚与共」这句成语,当就从这里的原文「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演变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书证
- 01.《三国志.卷四一.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费诗》:「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