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类】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我要纠错

简体

繁体

統類

拼音

tǒng lèi

怎么读

【统类】的意思和解释

【统类】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统类的「统」是指纲纪、礼法,「类」是指同类事物构成的范畴,或为进行推论时的思宇,或应用于「人类」的人群社会与法律例令(参见「三本」),「统」「类」并举见于〔荀子〕,主要是指圣王所制定用以规范人类社群生活的礼义法度,即所谓「礼义之统」、「仁义之类」。根据荀子学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能群」、「能辨」。「能群」于是人能营社会群居生活,〔王制〕中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牛马或能群居生活,却无法像人一样分工合作,形成文明社会。「能辨」于是能分,在社会人群之中便有长幼、尊卑、贵贱、亲疏、贤愚、男女之别,而这些区分均有赖于先王圣人制定「礼义之统」以规范之。所谓「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夫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圣王。」(〔非相〕)「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富国〕)「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荣辱〕)而「君者何也?能群也。能群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辨治(即治理)人者也,善显设(即任用)人者也,善藩饰(奖励)人者也。善生养人者人亲之,善辨治人者人安之,善显设人者人乐之,善藩饰人者人荣之,四统者俱而天下归之,夫是之谓能群。」(〔君道〕)
      上举说明,荀子以为礼义之统即先圣先王所制定规范人伦社会关系的法则律令(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准此,能「壹统类」、「知通统类」者,才足以为圣人大儒。如〔非十二子〕中说:「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太古,教之以至顺,奥窔之间(屋内)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勃然而兴)平世之俗起焉,……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仲尼子弓是也。」就是说诸子之中,唯有仲尼子弓能总括治国策略方针,给予人们言行一定的尺度准则,统一纲纪律令,集合天下的英才教以上古圣王治国的最高原理,即使在小小的教席之上,也具备上古圣王的典章制度,太平治世的风习也因而兴起。〔儒效〕中则说圣人「修修兮用统类之行」,即依礼义律令、条理刚正而行;大儒「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今持古,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然起于一方,则举统类以应之。」意即大儒能把握礼义制度等恒常价值,运用类推的方法,由浅少可推而认知博多,由现今可推而认知远古,由一可推知万。如果真能行仁义,即使混迹鸟兽之中,也如白在黑中易于辨识。对于突然出现、未所见闻的怪变畸物,也能立即以恒常的礼义之统、仁义之类肆应。
      荀子认为「壹统类」足以治国教人,乃出于恒常价值推可推面广之、肆应万变的假说。「统类之知」虽不免起于经验,但必经推论而得,如〔非相〕中说:「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向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参见「法后王」)〔王制〕中说:「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舍是而天下以衰矣。」皆在说明若能把握同类事物(尤其是人类)恒常之理,加以推论,便可得到关于该类事物的普遍知识。而礼义之统、仁义之类便是关乎人群社会恒久普遍之理。〔劝学〕中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均足见荀子以礼义法度(即统类)为人群社会生活最高的规范。

--作者:俞懿娴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