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禀】的意思和解释
【气禀】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气禀是朱子论人性所用的名辞,在〔语类〕中多所阐释,如弟子辅广曾经问:「人物皆禀天地之理以为性,皆受天地之气以为形。若人品之不同,固是气有昏明厚薄之异,若在物言之,不知所禀之理便有不全耶?亦是缘气禀之昏蔽如此耶?」朱子回答以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为形而上之道,气为形而下之器,人生禀理而有性,禀气而有形。理一而个殊,是形质方面不同。
朱子认为人之气禀存在着差异,或清或浊,或厚或薄,或刚或柔,或急或缓。不同的气质禀赋表现在人生行事之中,如果不小心节制或取舍,则难免造成好坏优劣之别。朱子〔语类〕中说:「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且如天地之运,万端而无穷。其可见者,日月清明,气候和正之时。人生而禀此气,则为清明浑厚之气,须做个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气,人若禀此气,则为不好之人。」又说:「人……却是要变化气禀,……如孟子道性善,不言气禀,只言人皆可以为尧舜,若勇猛直前,气禀之偏自消,功夫自成。故不言气禀。看来吾性既善,何故不能为圣贤,却是被这气禀书。如气禀偏于刚,则一向刚暴,偏于柔,则一向柔弱之类。人一向推托道气禀不好,不向前又不得。一向不察气禀之害,只昏昏地去又不得。须知气禀之害,要力去用功克治。」朱子认为有是理而后生是气,理是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无踪,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理本为一,落实到个体,便有气禀的差异或限制,因此后天复性的功夫非常重要。
在〔近思录〕中又引大程子的话,「明道日:生之谓性,性即气,气即性,生之谓也。」按着说:「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然不是性中元有此两物相对而生也。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是气禀有然也。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朱子这样说,重在教人努力为善,并引述孟子说「性无不善,犹水无不下」之意,以为同样的水,有的流入大海而受污染;有的流不了多远就混浊;清水和浊水仍然都是水,只在自己小心,不受污染,便可保持清纯,也就是凸显了善性;有人显出了恶,主要的在于有私心,有了私心,天理便被汨没了。
--作者:高强华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