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的意思和解释
【八股文】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文体名。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规定的应考文体。其体制源于宋、元的经义。最初八股考试命题采用经书中人伦治道之言,应试者据以敷陈经义,有若代圣贤立言,称为「制义」。元仁宗以四书命题,限用朱子集注,明、清时科举考试亦多取四书中的语句命题,故称为「四书文」。明成化以后渐成定式,清光绪末年废除。文章结构可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全文对格式、体裁、用语、字数有严格规定。也称为「八比文」、「制艺」、「时艺」、「时文」。
【八股文】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时所规定的应考文体。文章结构分为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八部分,全文对格式、体裁、用语、字数有严格规定。其体制源于宋、元的经义。明成化以后渐成定式,清光绪末年废除。
【造句】《红楼梦》中,写贾宝玉喜欢诗词,最讨厌呆板的八股文。 - 比喻内容空洞、死板的文章。
【造句】文章写作要有创意,别老作那些人云亦云,了无新意的八股文。
【八股文】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八股文又称制义或制艺;制义专从四书中出题,所以又称四书文或四书义。八股文之得名,以股有两腿之一的意思,四部分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八股文为明、清两代士子参加科考必须学习的一种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固定的段落组成。破题规定文章由两句点明题意,以下之承题、起讲皆有形式上的规定,而后四部分各由两股互相排比对偶的散体议论文句组成。
八股文原不是一种故意创立的文体,可远溯于唐、宋,而定型则在明中叶成化年间(1465~1487)。最初北宋王安石废诗赋而取其〔三经新义〕为一家之言,虽箝制思想,但文体尚是自由的散文形式。南宋时经义已形成格律,有破题、接题、不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具有八股文之雏型。明初颁布〔科举成式〕,规定乡试、会试各考三场,首场考经义,包括四书义三篇,各二百字以上,五经义四篇,各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考论一篇,三百字以上,判词五条,诏、诰、表三种文体中考选一篇;最后一场考经史策五篇。由于考卷数量及内容皆非常庞大,考试官无法在短期内逐一评阅,因此形成考试官只评阅首场四书义之八股文的积习,甚至于在一篇八股文中只读破题,即评高下,形成学子只习八股文,而八股文又特重破题的流习。
由于明、清数百年之八股文考题皆出自四书,范围狭隘,题目早晚被拟题猜尽,因此出题者也极尽新奇曲折之能事;南宋起即有所谓「搭截题」出现,至于明、清则尤甚,系将四书内容不相干的字句相联为句,或将完整的句子从中截取片断为题,牵就题目的八股文,内容往往也拼凑、截取,毫无真意理路可言。又明、清八股文崇尚所谓「求实尚正」古板文风,旁徵博引、绮丽华美的文辞,反视为不合体例,甚至规定不可引原经文之上、下文,否则就是犯了「犯上」或「犯下」的禁忌,因此八股文内容愈流于空疏。
由于明、清两代士子只须熟稔八股文之形式及四书之内容,即可参加科考,晋身功名,因此投机之风渐起,所谓的「程墨」、「房稿」等范文大为盛行,而真正的经史古籍反而束之高阁,乏人问津,形成一般士子不识时务,亦不好古敏求的卑陋学风。故而明、清两代在文化学术上有成就之人,不是绝意仕进,就是舍弃了八股文这种求取功名的「敲门砖」,而从事实学研究。
八股文虽在明、清两代盛极一时,但并不用唐、宋的诗赋论策具有文学价值,或对时务有其实感受而成之诤言,因此在清末废除科举后,八股文也烟消云散,未留下任何值得传诵之不朽文章,只落得箝制人心之千古恶名。
--作者:方志华
【八股文】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