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的意思和解释
【隔靴搔痒】是什么意思(来源:成语词典版)
释义
隔着马靴搔痒处。比喻未能透澈领悟佛理。※#语或出《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后用「隔靴搔痒」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
典源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1>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初开堂,有僧问:「威音王已后,次第相承,未审师今一会法嗣何方?」师曰:「象骨举手,龙谿点头。」问:「圆明2>湛寂3>非师旨,学人因底却不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4>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2) 圆明:佛教用语,指澈底领悟。
(3) 湛寂:佛教用语,其义有二:ヾ没有烦恼、生灭轮回。ゝ清静。
(4) 恁么:这么、如此。恁,音ㄖㄣ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据《历代诗话》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2) 圆明:佛教用语,指澈底领悟。
(3) 湛寂:佛教用语,其义有二:ヾ没有烦恼、生灭轮回。ゝ清静。
(4) 恁么:这么、如此。恁,音ㄖㄣ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据《历代诗话》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典故说明
「隔靴搔痒」指隔着靴子抓痒,这种做法总是难以搔到痒处,所以这句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这应是从生活体验衍生的成语。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勿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有位僧人向法宝大师请示问题,在问答终了时,大师便问僧人都弄明白了吗?僧人以「识性无根」回答。大师认为这位僧人并未洞澈领悟,所以说他:「隔靴搔痒。」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也有「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的说法,是指诗歌的作法要使题旨明晰,不可漫无主题,抓不着重点,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实际。
书证
- 01.《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源)
- 02.《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九.忠孝记.欲进谏章》:「虹出东边手指西,都说得,无巴臂,个个是隔靴搔痒,反症行医。」
- 03.《镜花缘.第八一回》:「题花把青钿袖子抓两抓道:『你是穿缎靴,我是隔靴搔痒,也打《孟子》一句。』」
- 04.《孽海花.第三二回》:「议论他的,不说他文吏不知军机,便说他卤莽漫无布置,实际都是隔靴搔痒的话。」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隔着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亦作隔靴抓痒。
【隔靴搔痒】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隔着马靴搔痒处。比喻不切实际。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也作「隔靴抓痒」。
【隔靴搔痒】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隔着靴子搔痒。比喻做事、说话等未能掌握重点、关键。
【造句】他提的意见虽多,却都是隔靴搔痒,没切中要点。
【隔靴搔痒】 图片鉴赏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