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的意思和解释
【真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 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道士。《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孙真人,摆着筵席请人,却教座下老虎去请。」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虯髯客传》:「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余,将帅而已。」《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史前时代的人类,由体质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现代人之间的猿人,进化至形态接近现代人的人类,称为「真人」。以在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发现的「克人」最闻名。
【真人】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简编版)
- 道家称修得真道的人。
【造句】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 - 确实的人。
【造句】机器人可以代替真人做一些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 - 考古学称由体质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现代人之间的猿人,进化至形态接近现代人的史前时代人类。
【造句】真人以在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发现的克人最闻名。
【真人】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 真人有以下数义:
1.指能掌握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善于保全精、气、神,谙通呼吸吐纳养生的人。[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2.道家、道教称「修真得道或成仙」之人。[庄子.天下篇]「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大宗师]:「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淮南子.本经训]亦称:「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北岳真君餻圣兼修庙记]:「抱素遗骸,亡精朴真,阴气殚而阳气完,始归根复命欤。超出乎仙品。可谓真人。」
3.指理想的人格。[史记]卷六:「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凌云气,与天地久长。」[太平经]卷四十二「真人职在理(治)地」,其等级地位,在「大神之下,仙人之上」。
4.谓有真功真行之人。[晋真人语录]:「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一,是谓真人。」
5.谓善行气凝神者。[长生诠经]:「气本延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行气主,便可作真人。」
6.指名道高士的称号。唐代以降,帝王扶植道教,建立制度,以「真人」称号授予某些历史人物或当时闻名道士,如唐玄宗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等。宋道士张伯瑞号紫阳,后世称为「紫阳真人」。元世祖(1260~1294)封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也指封爵号。明朝,洪武元年(1368)八月,「始革教主天师之号」,止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大真人」号,终明之世,历代天师皆封「真人」号。「真人」不仅是道士中的最尊封号,也是道官中品阶最高的宫爵名称。明代,赠号「真人」者,为正二品([大明官制]卷16)。清初,「真人」为正三品([清史稿]卷115),乾隆十七年(1752)降为正五品([补汉天师世家])
7.致真之法。[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四:「致一为真,数至九还,归一十即一。若百千万乃衍十而成耳。自一而九,周极万物,九还于十,复本之义,却神全真,为无而作,谓之真人。」
8.指通过一定修持,达到某种境界的人。[太上灵宝元阳妙经]:真人道士不为诸烦恼魔王所动,不为邪鬼所倾,乃至坐于道场骞林树下,虽有魔王不能令其退,无上正真大道亦复不为死魔所扰,是名真人。
9.内炼名词。(1)谓金丹。[悟真篇]:「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薛道光注:「真人者,金丹也。」[太古经注]:「水火既济,魂魄相守。铅汞相凝,炼成大药,结就金丹,灿烂光辉,无幽不烛,纯白入素,无为复朴,长生不灭,没身不殆,号曰真人。」(2)犹元神。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释[真人潜深渊]说:「随真息之往来,任真气之升降,自朝至暮,元神常栖于泥丸也。」
10.称对道教学说研究有成就的人。[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夫先生者,道士也。于此学仙,道成曰真人。」
另外根据庄子学说,「真人」就是精神纯粹,知天知人,与自然合一的人。真人与圣人、至人、神人都是庄子学说中的理想人格,是介乎「天」与「人」之间的精神象徵。「天」是自然无为、纯粹至善、恒常普遍的原理法则,「人」则是智伪造作、是此非彼、偏执自私的来源。而合乎理想的人,就是能「以人合天」的,也就是以纯粹超越的精神涵养与世俗处,终而达到天人合一之境,庄子书中称这样的人是「真人」。所谓「能体纯素,谓之真人」(见[刻意篇]),「真人」一辞在强调得道者精神纯粹,「圣人」在强调得道者人格神圣,「至人」在强调得道者人格境界崇高,「神人」则在强调得道者神秘不测。因此可说真人、圣人、至人与神人只是同一道体拟人化后的不同名称。
有关真人的理论主要见于[庄子.大宗师篇];篇中开宗明义地点出天人之分。从认识论的立场来说,有关自然.(天)的作用,可知是自然生成,化育万物;有关人为的作用,可知是靠推论增加知识,由已知推得未知之事。但是究竟什么是自然的作用,什么是人为的作用,却不是表面上可以判断的。所谓「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必须是精神纯粹,不受俗染的真人,才会有关于天人之分的真实知识(也就是天人合一的真知)。
基本上真人得道忘己,早已脱离形躯、情意、认知、利害、死生等重重束缚。就形躯而言,真人犹如姑射神人,为纯粹精神实体,全然不受形躯之累:「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就情意言,真人哀乐不入,与物同体:「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ㄎㄨㄟˊ,额广),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就利害得失言,真人「不逆寡(不以众暴寡),不雄成(不强力施为),不谟士(即不谋事,不为己谋)」,「过而弗悔,当(ㄉㄤˋ)而不自得」。就生死言,真人外死生,无终始:「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ㄒㄧㄣ,不为出生欣喜),其入不距(距即拒,不因死亡恐惧)」,「不忘其所始(始于无中生有),不求其所终(终于复归无物)」。总之真人随自然之道迁化,超然物外,如[大宗师]中说:「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也就是说真人欣然接受造物所赋形貌,忘我逍遥,死后复归自然,可说是不以心智捐弃大道,不以人为援助天功。如此一来天人之分已无必要,庄子说:「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也就是说喜好浑一之道也好,不喜好也好,这天人合一的自然实相不会改变;自愿与道冥合也好,不情愿也好,天人毕竟合一。自愿与道冥合的人,是自然的伴侣,不情愿守道而行的人,只有从流同俗;而真人却处于自然与流俗之间,不会因天理而弃人事。自然之道原本涵摄人事,真人领悟天人合一的道理,自然不会以为天人之间有优劣高低,彼此排斥。
真人之所以能以人合天,正因为他精神纯粹,如[刻意篇]上说:「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惔,乃合天德」,「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 ,与神为一 ;一之精通 ,合于天伦」,「素也者,谓其旡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意思是说要精神纯粹,魂魄不受物思,心灵冲虚,恬淡清净的人,才能合乎自然之德。纯粹素朴之道,唯在守神;守而不失,便可使精神达到纯一之境,合乎自然之理。所谓素朴就是没有间杂的意思,纯粹是其精神不受损害的意思,而能够体悟纯粹素朴之道的人,就是真人。
总结以上所说,真人是庄子学说中的理想人物,是纯粹精神的象徵,也是自然之道具体化的表现。就教育观点来看,就如儒家所说的圣人,或是透过教化的历程,而成的君子贤士,庄子也期待透过修道的工夫,使人的精神涵养能达到真人之境。真人有如君子,在指理想的人格典范,不是指现实存在的人。
--作者:李丰楙
【真人】 图片鉴赏
相关词语
查字典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Tip:SCCG